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网友来论

“宅”是技术活

赵柒斤
2019-05-29 10:31:35  来源:中工网—《劳动者报》

  长假期间,你是景区里人山人海中的一分子,还是像我一样,每天两眼一睁,看手机上不断推送的“出门看人海,不如在家宅”的信息?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习惯于独处的时光。

  “宅”,是自己为自己找乐子,与自己“和解”。想当年,我从6~8人合住的高中、大学宿舍到一人独居的卧室,周围突然没了转个身就能凑一块闲聊、喝酒或出游的朋友,难免有不适。庆幸的是,在电视、手机、网络还不风行的时代,我就喜欢把大段大段的时间留给自己:铺满落叶的山道和泛着波纹的池塘边,摇头晃脑地背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被相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记忆的闸门越打越开;奔驰的绿皮火车拥挤的车厢里,独自倚靠着一路向西的车窗放空自己10多个小时,翻书看报、吃零食,对于刚跨20岁的年纪,无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高产”阶段,路上所思回家所写的许多矫情的感悟,今天看起来非常稚嫩,在时过境迁之前,它却冲走了一些当时觉得过不去的坎。

  独处也是自己与物什对话的良机。用不着打扮和顾及他人的目光,也用不着大把花钱,一杯茶、一碟花生、几块豆干、一杯米酒就足够。李白独酌邀月唤影,那份肆意洒脱让人颇为羡慕,仿佛物有灵性如我,陪伴者众矣。独处有时不需要分文,“宅”累了,走出小屋散步,任秋风亲吻着脸庞,任苍茫的暮色吞没自己,任秋月沐浴着身子,可以放平心态地追求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生活状态,静下来思量之后的路。

  其实,古代君子所追求的“慎独”也是一种“宅”。古圣贤讲究“三省吾身”,从尘世中抽离,寻找自我,达到修身的目的;隐逸也是古代文人追求本心的选择,陶渊明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东坡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哪一种方式,身隐是小,归心是正道。在归心的日子里,他们孜孜不倦地品味着“独处”的独特魅力,并把“独处”幻化成一门艺术活。慎独、修身、隐逸……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精神追求,于今日之样貌,大抵便是“宅”。

  自“90后”被称为“宅一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宅”的队伍呈几何级增长,“低头族”成为新主力。现在不少“宅族”醉心打游戏、发朋友圈、刷抖音、追热剧,似乎除了睡觉,根本无暇和自己相处。如果断网、无WiFi或没流量,便会倍感空虚与寂寞、孤独与无奈。这样的“宅”长此下去,自己的生活会进一步被娱乐消遣等挤占,腾不出心灵空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和休闲,腾不出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充电”,生活会很难轻盈起来。这不是有技术有艺术的“宅”,这只是空虚的一种表现,长期下去,会空耗人生。

  人若一味将自己“宅”于屋内或“宅”在屏幕前,以娱乐“杀”时间,而不从外部汲取精神源泉,视野就变得狭隘。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离群索居容易让人孤僻,产生“社交恐慌”。故而,会“宅”的人,会把“独处”当成补充精神能量的粮食、提升学识的良机、为自己疗伤的避风港。只有“宅”得有技术,“宅”得有艺术,“宅”才会成为一种自我放松和精神愉悦。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职工思想引领,期待更多新探索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期待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有更多“站位高、有特色、接地气、入脑又入心”的崭新探索。

  • 中工时评:还想“防火防盗防记者”,没用!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引起我们思考、质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把防记者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严防死守记者,不如防治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思进取。

  • 中工时评:城市改造要留住记忆也要面向未来

    在安徽黄山市,一场关于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楼是否应当在城市改造中保留的争论,引起舆论关注。徽州地区是黄山市成立前的当地行政区域名称,文教局老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二层青砖瓦楼,有专家认为老楼应当纳入保护,但也有人认为,仅仅60年历史的建筑物,不能算古迹。

  • 中工时评:竭诚把职工的忧心事解决好

    今天的工人日报消息:吉林省总于近日下发通知,倡导全省各级女职工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女职工减少生育后顾之忧。省总将拨专项资金30万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人物

  • 拳击女孩,能否打出人生KO拳?

    这些不了解,导致一些看似常识性的认知未必正确,导致汹涌的爱意未必有利,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以爱为名,行道德绑架之实。现实中的拳击女孩,在困窘的人生面前,能否打出一击漂亮的KO拳,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家庭个体,需要从过往的事件中,汲取一些必要的经验甚至教训。

  • 高拉特入籍中国,未尝不可

    说实话,男足归化外籍球员,乍看是远水解近渴的治标之举,但是,在笔者看来,引入外籍球员并非不可

  • 新华网评:始终不渝的初心是英雄本色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老人。

  • 叶连平:非凡人生贵在坚守

    有人称赞叶连平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他自己却说,“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因为失去的时间太多了,怎么也补不回来,我只想追赶时间……”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干一业、爱一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能追上时间的脚步,让平凡的人生彰显非凡的力量。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