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邓海建:信口开河的教授敬畏之心何在
//www.workercn.cn2013-10-17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建议,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这个考试分为几项,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等。(10月16日中国经济网)

    文教授高端大气的言论也许是个“玩笑”,但这样的玩笑即便还原到具体语境下看,仍是十二分的不合时宜:一是户籍制度本就沉珂累累,户改只剩下最后一只靴子,此时鼓吹“考试进城”,实在有点开倒车的嫌疑;二是任何一个大城市,生存或者逗留,时时都在“考试”,找工作是考试、追逐梦想是考试、柴米油盐都是考试,因为,再人文的城市,也不可能包揽起每个投奔自己而来的孩子。生存的试卷上,物竞天择,常年如是。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还专门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只此八个字,足以驳倒“考试进京”的谬论了。面对文教授的提议,房地产王石评价说,“首都要变成国中国了,不可。”还有学者调侃,“考试大纲何时公布?”

    眼下,明知不可言而言之,已经成了公共话语平台上的一种风习。惊呆小伙伴们的雷人之语层出不穷:“北京房价要涨到80万元/平方米”、“延迟发养老金,其间男的可以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做点编织”……隔三差五,令人大跌眼镜。

    中国自古有“谨言慎行”的文化传统,尤其对专家教授这类社会精英来说,“三思而后言”更是珍视羽毛的必然路径。但为什么,他们都如此张狂而轻浮了?较真起来,无非三个原因:一是博出位,就像木子美的日记、罗玉凤的征婚,舆论的敏感点在哪儿,言语挑逗就直逼哪儿;二是学界浮躁之风,大家都胡言乱语,凭何我不能天花乱坠?狗皮膏药般的专家,在信息饥渴年代,即便疏于相关领域研究,只要挂牌上阵,处处胆敢指点江山;三是早就“入赘”给了利益集团,为“主子”立场鼓与呼,不过是干着“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生意而已。谁要当真,谁就输了。

    言论自由、观点自由,文教授也有表达谬论的自由。但对于公共知识分子而言,尤其是把控着公共话语权的精英阶层,悖逆民意地信口开河、别有用心地误导舆论,除了轻飘飘的“奇葩”二字骂之,这事儿就没人能管管了吗?有敬畏,有信仰,自然言行就会检点,那么,今日的专家教授们,在舞台上、在亿万民众前,信仰何在、敬畏何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