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前夕,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要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切勿轻信各种团伙和个人“助考”的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遭受各种损失。(6月5日《经济日报》)
考生为何相信“助考”蛊惑呢?当然,考生的侥幸、投机心理作怪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这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考试泄题事件频发不无关系。英语四六级考试泄题早已是家常便饭。还有报道说,某省高考作文题在某语文杂志上登载过。诚然,有人泄题、猜中考题,是考生相信“助考”蛊惑,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不法分子诈骗自有法律追究,但是高考为何被猜中考题值得玩味。这说明高考命题的严谨性、科学性还存在问题,命题还没有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命题质量还有待提高。
高考集体舞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河南郸城县高考替考未遂事件,云南宣威学生作弊、替考事件,湖南耒阳一中考点无线电发射答案事件,这几起舞弊事件都有教育者直接参与。
除了高考考试环节的漏洞以外,高考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的公平诚信问题也是疑云重生。官员、富人与教师子女垄断大部分高考加分特权、保送指标,就是无法绕去的问题。据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
“罗彩霞”事件以及后来的多起翻版“罗彩霞”事件,涉及高考录取诚信问题,也让人无法释怀。在手眼通天的权力面前,多道监管关口都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
高考公信屡受质疑,教育部加强考生诚信教育无疑有其必要,但是,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仅仅提醒考生讲诚信,打击考场舞弊,恐怕解决不了高考诚信问题。教育部在严禁考场舞弊的同时,更要管住权力舞弊,加强高考命题、保密、考试、录取环节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要创新高考命题制度设计,加强考试管理,严明监考纪律,依法落实舞弊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征询各方意见,对各种高考加分政策与自主招生程序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防止自主招生权力沦为蔡荣生们的提款机。更为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教育部要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舆论监督,避免权力之手染指高考,伤害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