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过重负担、已经危及他们健康成长的今天,让高考常态化应当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举行。近千万考生参加、牵涉近千万家庭、牵连亿万人神经的高考,无疑是一桩重大社会事件,理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临近高考,各级政府周密部署,密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确保高考安全有序进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平安无事,并非传统考试文化自然使然,实乃与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高度相关。国家选人、用人,付出必要的代价也在情理之中,但这种付出仍然要遵循基本原则。随着考试环境的变化,给高考让路成为共识。共识之下,甚至出现连原则问题也一让再让的事件。
日前,陕西省长武县中学发生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多岁老师的事件。令人遗憾的是,一起事实清楚的打人事件,学校、教育局居然出面协调被打老师暂时不报案,案件处理居然因为当事人要参加高考而被延迟。理由居然是“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报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备考,毕竟他们上了这么多年学很不容易”。即使不考虑该事件间接的负面影响,笔者仍然要问:如果这几名学生年满18岁且致人轻伤以上过错情节成立,他们就要负刑事责任。一个要负刑责的犯罪嫌疑人,参加普通高考还有意义吗?不如快断是非,让有责的担责,让可免责的轻松参加高考。这样既不违原则,又尊重实际,还呼应了教育的本质意义。
在保障高考安全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有哪些原则不应突破?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任何情况下违法的事不能做。教育要培养守法公民而非法外公民。“法”一定大于高考,高考尤其要依法进行。交警一路鸣笛闯红灯送迟到学生到考场,温情固然,但不应鼓励。普通公民和民用车辆发生类似事件要坚决予以制止。类似去年发生在湖北钟祥三中的部分考生及家长围堵监考教师的事件要坚决予以打击。第二,不应当冲击公共秩序。高考进行时,社会生活也在同步进行。为了保证考生有良好的考试和休息环境,调停局部的生产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要以不妨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秩序为前提。那种自家有考生,邻居都不能咳嗽,考场外隔条街的车辆都被家长自发阻断的情况还是少出现为好。第三,高考也要育人。参加高考的主要人群是应届毕业生,所以,高考可以看成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考场内外,考生、家长、教师、考试工作人员都不要忘记12年教育所为何来,不要让神圣的教育殿堂毁于一旦。考生不是特殊人群,高考更不应被夸张为“全民危机日”。在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过重负担、已经危及他们健康成长的今天,让高考常态化应当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能不读书。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因为教育的推动,今天的世界成了读书人的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生活在现代社会是非常寡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而言,20岁之前不读书干什么呢?所以,我们要读书。这是一桩和吃饭睡觉同样重要的事。12年寒窗苦没有人不理解,有某种情绪需要发泄和排解也可以理解,但类似“撕书狂欢”的活动还是不要成为图腾崇拜般的保留节目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