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任小康:“遮丑心态”比替考更可怕
//www.workercn.cn2014-06-19来源: 太原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央视记者收到高考替考的线索,今年高考,有人在湖北组织大学生到河南代考。河南省招办表示,2014年河南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京华时报》6月18日)

    考场内,考生们正为大学梦而紧张地奋笔疾书;考场外,找人替考的学生却优哉游哉地闲逛。命运的密码总是不乏荒诞的一面:寒门子弟勤奋苦读,却可能被这个连考场都不用进的同学挤出大学校门。

    替考事件之所以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对尚未经济独立的大学生“枪手”而言,数以万计的价码无疑很有诱惑力;而监考老师只需高抬贵手,一笔“银子”就会轻松到手,何乐不为?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花上几万元就能读大学,更是值得。

    更不该的是地方部门的遮丑心态。高考之后,进入公众视线的负面新闻很少,然而,当央视揭开替考事件的冰山一角,河南省马上回应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过百人。正如参与舞弊的考生家长所说:“考场出事,教育局也嫌丢人,会盖着不让上报。”

    从某种程度上说,考试家长舞弊的“底气”正是来自有关部门的遮丑心态,这种心态拉低了舞弊者对风险的预判,纵容他们违规。值得追问的是,各地还有多少替考事件被隐瞒?

    14年前,湖南嘉禾县发生震惊全国的高考舞弊丑闻,作弊者尚需自己进考场抄答案,而今,舞弊者连考场都不用进,什么指纹验证,什么联网监考,看似高超的技术手段,在制度失守、权力自大的语境中也就是一片浮云。地方教育部门既是高考的组织者,也是高考利益的受益者,作弊可拉高当地升学率,甚至给教育部门带来直接好处,如此语境下,他们自然对作弊行为能遮就遮,能捂就捂了。

    媒体的曝光让舞弊者现形。当下,既需要查明真相,严惩舞弊者;更需要亡羊补牢,完善制度设计,尤其是要加强体制外监督,倒逼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