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朱慧卿 漫画
近来重庆主城阴雨连绵,出行不便,但经过南岸区四公里青龙路的市民,在这雨天里还不得不练就一身奔跑绝活———日前,南岸区四公里市民朱女士向当地媒体反映:四公里青龙路乡水源火锅店门口人行道绿灯倒数计时器,只有2秒钟,堪称全国最短绿灯,称行人过马路似飞奔,非常危险。(6月17日国际在线、6月14日《重庆晚报》)
这是一则再度“发酵”的社会新闻——因着“最短绿灯”图片报道的后续传播,重又激起了舆论的关注。15米宽的人行道口,只给了区区2秒钟的绿灯通过时间,难怪被网友戏称是“哪怕博尔特来了也跑不过”。谓之“最短”,乃是实话实说;换个角度,也可称是另类的“最牛”了。
此前的纸媒报道说,记者将“最短绿灯”的情况反映给交管部门后,不久得到回复:该路口倒计时出现异常,是因为最近连续下雨,导致线路潮湿,红绿灯出现了故障。如果仅仅是这么一回,笔者也许会觉得“红绿灯故障总是难免的”,可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却马上看到,几乎是同样的“最短绿灯”事件,2011年《重庆晨报》也曾有过报道。而在当时,位于沙坪坝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灯84秒,绿灯2秒,一次只能过一辆车,事后重庆交管部门的官方微博还不无俏皮地作出解释,此系“红灯”欺负“绿灯”的技术故障,交巡警闻讯进行调整,狠K“红灯”之霸气,让她与“绿灯”和睦相处。
“最短绿灯”频现,“俏皮回复”能信?在我看来,此类事件一成舆情热点,有关部门往往习惯性地搬出“技术故障”,以求迅速息事宁人,在其背后,未必不存某种“难言之隐”。这就是,2秒绿灯不见得真是“故障”所致,而是考虑到还有3秒钟的黄灯延时,尽量压缩行人通过时间,来为尽可能多过车辆以保畅通。只不过,如此“以车为本”的城市管理思维,显然有悖于民生情怀,也是不好意思公然“揭秘”的。比如,早几年的那桩“红灯”欺负“绿灯”之事,最终重庆交管部门也只是把2秒绿灯改为5秒。这样的“改法”,别说对路人的好处聊胜于无,对于那些技术不精的驾驶新手来说,恐怕仍是有着“被欺负”之嫌。
交通安全性命攸关,重庆的“最短绿灯”,若真是属于技术故障,为啥过了三年还没能彻底解决?进而问之,如果这类“故障”不可杜绝,交管部门为何能对提供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商如此“宽容”?笔者当然不想以“春秋笔法”暗指什么,但也真的不想在日后再闻悉,对行人通过人行道只给几秒钟的绿灯时间,遭到公众质疑后,又用所谓的“技术故障”来搪塞。(原题:“最短绿灯”真是被红灯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