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公积金制度已经走过了10多年路程。因其缴存覆盖面、提取门槛等问题,民众要求修改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事实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修改已历时数年,至今仍未完成草案稿。专家透露,目前住建部正研究公积金改革,“相关条例修改缓慢源于利益博弈。”(《新京报》6月18日)
公积金条例修改,有关部门已连续两年爽约。一次是2011年年底明确提出,要求在2012年6月前,完成公积金条例修订工作,但是落空。2012年年底再次提出,2013年要完成公积金条例修订草案稿,结果再次爽约。谁阻碍了公积金条例修改?有学者给出的答案是,“条例修订缓慢是因为摆不平各种利益关系,很多人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假如此说属实,并不令人意外,但凡牵扯到既得利益者的改革,往往受阻,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习总书记曾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公积金条例修改并不算多么难啃的硬骨头,居然也难产,如果牵扯到那些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其推行力度之难,可想而知。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关于改革,从来不乏民意基础,即便是既得利益者也不会公开拒绝改革,相反会高喊改革,可为何一到改到自己身上就退缩甚至反抗呢?原因不难理解,害怕自身利益受损。一些利益本来就不合理,早该被舍弃,比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坐超标车、享受超豪华办公室等等。中央出台规定予以清理,虽然遭受各种明里暗里的抵抗,但在坚定的决心下,还是得到了强力整治。公积金同样如此,一些人享受了畸高的公积金,调查显示,我国各行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数额存在很大差别,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例竟超过30倍。修正公积金制度不应该吗?凭什么反对?
改革不会因为有人阻挠就停止,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应加大民众的话语权和提高民众的博弈权,否则公积金条例修改仍然遥遥无期。“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可视为改革的形象注脚。我们既不要盲目乐观,低估了改革的难度,也不必过于忧惧,高估改革的阻力。改革是难,只要有决心有行动,改革的措施势必就会推进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