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杨兴东:弃港大再上北大的状元故事别过分热捧
//www.workercn.cn2014-06-25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666分。这是个吉利的分数,也是令辽宁所有文科考生望尘不及的分数。6月23日晚上,辽宁高考成绩揭晓,在本溪高中复读的考生刘丁宁考取666分。

  刘丁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去年此时,她同样考取了无人比及的分数,算上10分加分为668分。原本已经成为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她一举惊人: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为北大中文系梦想复读。(6月24日《沈阳晚报》)

  这确实是一个高考奇迹。一年前是高考状元,一年后复读再成状元。但即便如此,过分把这个孩子捧上天,并不利于她的成长。二度问鼎高考状元,仅说明她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天赋。如果过分夸大这种天赋背后的励志意义,极易破坏一个人的心境。说到底,高考也只是人生中的一场选拔考试,无论是状元抑或普通考生,在跨过了这一道门槛后,需要面对的是更加丰富多彩与充满挑战的未来。

  当然,作为个体,弃港大考北大是一种自由选择。只要状元有这个能力与意向,在公平的前提下考取北大完全无可厚非。不过,也正因为是个体选择,这种旨在实现个人择校梦想的复读,就无所谓励志意义。因为港大与北大之间的距离,并非泾渭分明足以勒石为碑。从学术地位上而言,两所学校均为学术一流的大学。

  据5月14日广州日报消息,2014年的亚洲大学排行榜上,香港大学排名第三,而北京大学排名第八。而此前一年,香港大学排名第二,北京大学排名第五。显然,两者谈不上谁远超谁的问题,如果仅以排名作参考,港大甚至略胜北京大学一筹。因此,如果说港大给予不了状元所想要的理想环境,那么北大又一定能提供这种氛围?以此而论,高考状元选择北大,或许是出于更熟悉内地环境的考虑。因为类似港大一类的学校,在学习机制上,都采用的是国际化培养模式。习惯于应试教育机制下的学生,适应这种模式自然需要时间消化。

  围绕高考状元的讨论,有一种错误倾向值得讨论。即过分拔高状元的励志意义。事实上,多数状元,在智商上都高于平凡人,复制他们的故事,几乎没有路径可循。而一场考试也仅仅是一场考试,停留于胜负论英雄的思维,迷恋于分数神话英雄,破坏的是青少年成才的正常环境。对于学生,特别是对于高考状元而言,一时捧得过热,很容易迷失自我。在舆论关注热情褪去之后,他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走好今后的路,因为状元的光环并不能保证他们从此一马平川,风雨无阻。

  高考历史上,从不匮乏状元与天才。如何从分数英雄变成杰出人才,需要良好环境的培育。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教育部门,恪守职责,把好监督关,制止各地以分数论英雄,划分状元的行为。也需要状元自己,迈过心理关,不迷恋光环的魅力,把告别状元当作大学的一场必修课,回归学习本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