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杨于泽:别让郭美美冲淡了严肃议题
//www.workercn.cn2014-08-05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被警方刑拘多时的网络红人郭美美招了,警方近日披露案情后,郭美美马上成为近日最热门话题。一些门户网站还隆重推出了“郭美美事件”专题。相形之下,398人遇难的云南昭通6.5级地震、造成75人死亡的昆山工厂爆炸事故被冲淡了关注力度。

  一个90后女孩的“花边新闻”为人热议,吸引了更大关注,表面上只是一种八卦趣味,反映了某种舆论传播特性,实际上却可以看到社会长久存在的舆论心态。娱乐事件更易受追捧,“围观”几成固定姿态,这是充斥于网络上的舆论现象。追问重大事件真相,从深层次发问,又似乎日渐成为欠缺的能力,以至于八卦新闻可以轻易冲淡重要议题。

  郭美美事件是一个持续数年的热点,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质疑和好奇心,一旦她的“终极秘密”被揭示,引发公众的兴趣,也不无缘由。2011年她在新浪微博上以一个“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实名认证触发了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质疑,此后不断有她的新闻传出。现在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自然有人关心,但看看现在关注、议论的焦点,无非是她的私生活、道德、作风,跟公共利益有什么关系?

  当郭美美事件遇到昭通地震、昆山工厂爆炸事故,显得非常苍白。关注同胞的苦难,跟特殊境遇下的同胞感同身受,为他们展开救援行动,是我们公民的责任。现在我们的报道有待跟进,很多问题的反思有待展开,遗憾的是,像昆山工厂爆炸事故,隔天就冷却了一般。就算郭美美能够被贴上公共事件的标签,她又能比工厂、劳工以及地震中300多死难者更具代表性?现实社会舆论中,人们往往把工厂爆炸、矿难当个例,当即日新闻,而关于郭美美人品、身世、经历的讨论却可以经久不息,仿佛她的一声道歉真能净化社会风气一般。

  环顾世界,常有传播学者感慨受众社会感受能力的钝化。很多人明明知道地震、工厂爆炸事故刚刚发生,但公众似乎被一种“看客心理”支配着,专心致志于寻找世界的娱乐元素,懒得进入严肃思考。不能只怪公众麻木、冷漠、社会责任感缺失,严肃趣味的丧失,其实也是社会驯化的结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权力运行是封闭的,社会事件也犹如暗礁,普通人缺失话语权。人们除了站在远处窥探、揣测和传谣信谣,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所谓社会责任感也无从谈起。

  性交易对郭美美来说是事实,但方式、过程与价格等涉及隐私,适不适合进行细节描述,需要有关部门仔细斟酌。郭美美把自己炒作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这是警方公开其违法事实的理由。但在被警方刑拘的那一刻,郭美美在多大程度上仍是所谓“公众人物”,就很成问题,尊重其隐私权就成为警方介绍案情的约束条件。遗憾的是,警方在这方面似乎做得并不到位。

  当国家需要合格公民的时候,我们会懂得公民品格的可贵。昭通地震呼唤公民责任,昆山爆炸事故需要人们加入反思的行列,而在郭美美花边新闻冲击波下,公众必须作出作为公民身份的选择。一切良好的公民品格,是国家长期培养的结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