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耳 东:“布鞋院士”不该成学术界“绝唱”
//www.workercn.cn2015-01-12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10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发布讣告,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0日1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新华社发表悼文:世间再无“扫地僧”。(1月11日《新京报》)

  遵照李小文先生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但民间自发的悼念活动早已在网络蔓延开来。“武功盖世”的“布鞋院士”走了,这曲“笑傲江湖”恐成“绝唱”,人们无限缅怀李小文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学术行政化、功利化的时代,李小文大师级的学术成就、朴实纯粹的学术态度以及仙风道骨的处世之道,可视为学术本性和学术良知的稀有证据。在“布鞋院士”面前,一些学者应该脸红,一些学术机构应反思,一些学术制度亟待改革。李小文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学术界种种亟待整治的乱象,其“神一样的存在”正填补了人们对真学术、真大师的期待和饥渴。

  “布鞋院士”注定无法复制,也无法模仿,但国家和社会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提供和营造产生“布鞋院士”的制度和氛围。在学者以走穴捞金为荣的时代,在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当下,“布鞋院士”的出现并不能成为整个学界的遮羞布,也不是整个学术界回归本性的证明,学术生态的恶化状况更不会因此而改变。人们缅怀李小文,也是对净化学术生态、回归学术本性的由衷期待。

  不过,客观讲,权钱当道也好,道德沦丧也罢,把板子都打在学者身上是有失公允的。部分学者坐不了冷板凳,热衷拉关系、跑官帽等固然无法否认,但现象背后的制度漏洞和弊端无疑更为根本。换言之,如果不在制度层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布鞋院士”或将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绝唱”。

  当前,制约科研发展的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术GDP崇拜”之下扭曲、异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二是日益僵化、滞后甚至带有“逼良为娼”色彩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者职务晋升和现实利益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评价科研水平的标准是论文和课题的数量,加之科研经费制度难以摆脱行政和利益因素的影响,出现学术注水、“公关”甚至造假、剽窃等就不难理解了。

  正是在扭曲异化的管理制度下,在高度行政化功利化的学术语境下,“布鞋院士”才像洋溢仙风道骨的“神”一样,甚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味。但毕竟学者们多数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既不是“神”,也不是“侠客”,所以我们无法要求他们都像“布鞋院士”那样存在。人们期待出现更多“布鞋院士”,回答“钱学森之问”,就应该拿不合理、不科学的制度开刀。

  我们缅怀“布鞋院士”,也是一种倒逼的力量。高校学术改革,该加码提速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