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郑 军: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
//www.workercn.cn2015-03-20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两会期间恰逢“三八”妇女节,有关女性权利与生育的提案也备受关注。有的代表提议让丈夫和妻子一起休产假,有的代表提议高知识人群应该生三胎。这些都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生育既是个人和家庭私事,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公事。在古代,劳动生产率上千年稳定不变,家庭、村落和国家的强大几乎主要靠人多。无论税收还是作战,人丁都是第一位的考虑。所以从古代开始,国家就有制定人口政策的需要。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主要原因是国家强制生育,以增生人口,到了年龄不结婚要受惩罚。齐国官方甚至给多子家庭派保姆,成为官办幼儿园的雏形。

  和平日久,人类巨大的生育能力释放出来,也会给资源造成强大压力。宋代人口首次过亿,学者马端临就提出少生优生的观点。到了清代,当时不少学者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归结于人太多。只不过以封建时代国家的执行力,鼓励生育容易,却几乎没有条件限制生育。

  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口政策,国家在什么时候制定哪种人口政策,和司机开车一样,要沿着路的走向不断转弯。今天被不少人口株笔伐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年推出的环境是何等的无奈。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强制计生,国家同样面临危机。

  今天的人们展望中国的将来,都把人口下降视为最大问题。由日本人提出的“少子化”概念,在中国已经流行开来。俄罗斯因为人口下降,面临着继续衰退的危险。人大代表和媒体公开讨论鼓励生育,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中国人口问题已经到了拐点。

  然而,由于社会逐渐富裕,个人生老病死更多地与公共福利制度挂钩,养儿防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不想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不少女性鉴于求学和职业竞争压力,对婚育一推再推,甚至最终放弃成为母亲。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于,生育既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但恰恰不是用人单位的事。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都不直接享受员工生育带来的好处,却要承受员工生育带来的麻烦。这个矛盾只靠员工与雇主去互动,以及社会的呼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想,最终还是要由国家出面,以财政调节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国家可以给每个新生儿发补助;对于给员工产假福利达到国家标准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或者放宽用工限制等,换取企业来支持鼓励生育等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