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河南安阳准毕业生孙梦涛,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却又面临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5月10日《东方今报》)
较之于争论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这个故事中的两个细节倒是能让人看出一些端倪。
一个细节是“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去年有媒体在一篇“证考得越多,越好找工作?”的报道中就指出,近年来,不少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在一些人看来,这能让他们在找工作时有更多“砝码”。为何用人单位反倒对于证书太多的应聘者“不感冒”?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在于,不少招聘者已经注意到证书泛滥之下所可能存在的“能力泡沫”,故而会刻意去规避那些“考证族”而更看重实际的用人需求。
第二个细节是,找工作遇阻时,孙梦涛并未过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从一位学长那得到启示: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即便说这一结论在学长的身上得到了应验,但孙梦涛找工作的失败就一定源自于此吗?这样的因果论至少是值得怀疑的。譬如此前有媒体报道,从2009年到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我还注意到的是,孙梦涛在毕业之前就成为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助理”,但后来“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便辞去董事长助理工作,回到校园内复习考研”。这种转变是否也是源自学长的“经验”?而孙梦涛先后经历了董事长助理、考研、创业、找工作等系列的转变,这种“不够专一”是否也构成用人单位对其的不佳印象?
因此,还请理性看待这则毕业季的就业报道,它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理性看待“证书”的价值,看待能力与学历的辩证关系。而不是以“65个证书仍找不到工作”去论证“能力与学历”的倒挂。
赵志疆:“学历查三代”助推学历歧视 2011-06-15 |
熊丙奇:司法机关应调查“套号学历” 2013-01-08 |
王传涛:“脏文凭”与“假文凭” 2013-07-29 |
孙建清:国外“野鸡大学”为何瞄上中国 2013-10-25 |
劳动话题:“高学历用人”观当扭转 2013-12-03 |
劳动话题:“高学历用人”观当扭转 2013-12-03 |
四川在线:叫卖毕业证编号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 2009-08-21 |
周 歌:学历打假正当时 2014-03-14 |
金 备:学历越高就业越慌是“功利心态”在... 2014-11-07 |
舒圣祥:“65个证书找不到工作”经不起推敲 2015-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