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李 杏:对罪恶的麻木是现代社会之羞
//www.workercn.cn2015-07-3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关注。事件的主人公郜艳敏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2006年5月,郜艳敏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巨大反响,2007年1月,郜艳敏获得“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其经历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微博与微信圈中的疯转,让郜艳敏的经历突然再度闯入公共视野,这在今天的传播模式下或许并不意外。然而,当这个写满了一个中国女性的血泪与苦难的故事再度呈现之时,长达二十年的时光磨砺,却丝毫没有稀释这个故事给人造成的震惊与痛感,反而催人发出愈发深沉的悲鸣。

  这些年来,被拐山村女教师的故事有若干标签,有“教育”、“人性”、“美德”,引发过很多相关讨论,有人注意到山村教育的贫瘠,有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但唯独一个最不应忽视的主题却被淡化、遗忘甚至美化了,那就是赤裸裸的罪恶。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拐卖人口这样原始丑陋的罪行,早已与现代法治社会格格不入。在21世纪,一个妇女被拐进大山强行卖给陌生男人,这本身就是令人发指的罪恶,放在哪个地方都为人所不齿。然而,这个故事的展开却与解救受害人、惩罚犯罪者等现代人的想象毫不搭边,事实是,从当地村民到地方政府,几乎集体陷入了旁观与沉默。

  郜艳敏被拐卖、虐待和殴打的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下岸村的村民都知道她是拐来的“媳妇”,眼睁睁看着她逃跑后被“丈夫”抓回来殴打;媒体发掘了作为乡村教师的郜艳敏,并将她塑造成“拐来的天使”时,对她被拐卖和遭受虐待的经历也毫不避讳;感动了河北的郜艳敏,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显然不可能对她的事不知情——种种迹象都清楚地表明,罪恶一直没有被刻意掩盖过,一切就在光天化日下发生,但并没有任何“异常”被察觉,风平浪静,静得可怕。

  更可怕的是,在当地,像郜艳敏这样的被拐妇女竟然多达三十多人,娶不到媳妇就花钱买,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可的一种方式,甚至就是当地成家生子的“正常”渠道。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不会有人报警,甚至形成了乡里乡亲互相帮忙监视被拐妇女防止她们逃跑的默契。对这一切并无实质性举动的政府,客观上纵容默许了拐卖人口的恶性犯罪,让罪恶在这片村庄里恣意生长,周而复始。

  对罪恶的极度麻木不仁,是郜艳敏事件在这一次微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的最大痛点,经由荒诞宣传的“包装”,那种直击人心底线的震撼尤其得到了放大,震痛了很多人,却可能依然触不到很多人。现在,郜艳敏仍然没有摆脱那个大山里的“家”,村里有着和她一样遭遇的被拐妇女们甚至还没有人去关心。我们离现代文明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只要拐卖人口的无耻恶行还在公然发生,这样的叩问就不会停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