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乔 杉:面对老人摔倒让想象慢点走
//www.workercn.cn2015-09-17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9月8日,一名自称是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大三的女生袁某在微博发帖称,自己扶跌倒老太遭遇碰瓷讹诈,欲网上寻事件目击者证其清白。此前有目击者称,距离不足以撞倒老太。日前,又有几名现场目击者愿实名作证:袁某曾经道歉,并承认撞了人。而此前袁某否认曾经道歉。当地公安局称已经有初步调查结果,真相将浮出水面。(相关报道见A16版)

  一般而言,观众的情绪都是随着剧情走的,当剧情发生反转时,观众情绪也随之反转。可这一刻,相对于此前,剧情发生了重大反转,但舆情并没有明显反转。有些网友说,这三个目击者所说不可信;还有网友讲,不管你们怎样,反正我就不信。

  在一个众说纷纭的舆论场,怀疑和想象都十分可贵。仅凭三个目击者的说法,确实还不能完整地还原真相。但是,怀疑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进行“选择性怀疑”。可是还原新闻发生,几乎在第一时间内,舆情就开始了“站队”。从开始报道来看,只是讲了“淮南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征集目击者以证清白”,当中有大量的女生怎么说,女生同学怎么讲,可从报道的细节来看,并不足以还原真相,也不足以构成女生自圆其说的证据链。仅仅凭据一枝半叶,很多人情愿选择相信女生,而不假思索地认为老太及其家人“碰瓷讹诈”。

  从传播上讲,一种观点能够广泛传播,未必是因其具有真理性,很多时候是因其迎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不是“指南针”,而是“复读机”,通过别人的嘴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说得更加动听。这些年来发生的“扶不起”报道,内容有真有假,剧情有顺有逆。但我们注意到,几乎每一起报道出现后,很多人不辨真假,而是第一时间选择相信“此事必有蹊跷”,扶人肯定被讹。可是,所谓的“扶不起”,到底是真相还是想要的真相?有没有人认识到,这种第一时间的迎合和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问题?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问是非。道德事件,更是如此。一旦根据错误事实作出错误判断,就可能带来道德误伤。拿这起事件来说,女大学生到底有没有碰到老太,老太及其家人有没有讹诈?真相其实还在路上。即便最终调查出女大学生碰到了老太,也存在有意和无意之分,不排除女生碰到了老太自己却没注意,以为自己没有碰到;即便最终调查出女大学生没有碰到老太,也存在误会和讹诈之分,不排除老太自己摔倒了,女生恰好经过,老太在恍惚中以为是女生碰倒的。情况不同,后果不同,道德影响不同。

  春晚小品《扶不扶》有一句广泛认可的金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其实这种人心指向三种人,一是摔倒的人,二是扶的人,三是看的人。有什么样的道德想象就有什么样的道德风貌,如果都认为“扶不起”,那就只能出现“扶不起”。这是一种认识和判断问题,指向为如何认识道德的价值,如何判断当前的道德风貌。在现实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面对老人摔倒,能不能让情绪和想象慢一点走,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要搞“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一套。

  这一刻,剧情反转了,而舆情并没有反转。虽然反转的剧情未必是最终的剧情,但不管如何,舆情和剧情的脱节还是值得关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舆情反转比剧情反转难得多,而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倾向性地认为当前的现实就是“扶不起”。这种偏见和“片见”,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