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赵红信:清洁工配GPS能否算“智能环卫”
//www.workercn.cn2015-09-17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江苏南通如东县环卫处南区60余名环卫工人每人领到一个“白盒子”,根据要求他们上班时必须佩戴。“据说这是GPS,用来监管我们工作的。”有环卫工人称这一做法让他感觉不自在,也有市民表示这是对环卫工人的不尊重。对此,如东县环卫处一名负责人解释称,该设备为便携式定位终端,是为了实现智能环卫管理的一种手段,包括管理者都需要携带的。(《现代快报》 9月16日)

  实时定位让环卫有了劳改的感觉,但环卫管理部门却表示,你戴我戴大家戴,GPS面前人人平等。再说,环卫作为原始的密集劳动,也需要“智能环卫”来管理。可是,佩戴着高科技终端的环卫工却依旧在用扫把干活,哪有一丁点智能的影子?

  按当地的宣传,“智能环卫”包括基础设施、作业人员、垃圾清运、清扫车辆、环卫作业等多个系统,环卫工人佩戴GPS只是其中的一环。但问题在于,“智能环卫”不能简化为采购智能设备,更应该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应当压缩管理成本,而不是扩大管理成本。这也是网友表示还不如给环卫涨工资的原因。还有,说起“智能环卫”,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将使用体力的人工清扫升级为机器清扫,用机器设备代替人工,节省人力。而非单纯指官方所言的“管理”层面的智能。

  可以想见,如东版“智能环卫”正常运转的话,管理人员只需坐在屋内的电脑前,用鼠标点几下就能轻松完成任务。这些管理的成本,最终会分摊在街头干活的环卫身上,他们依旧用扫帚、铲子一点点清洁地面、墙壁,打着他们旗号的一切似乎与他们无关。

  无疑,环卫工作应该智能起来,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让环境更美好,让工人更省力。只是,环卫是每天必须进行的实践,一天不扫,众人不安,故此智能改革应当从扩大机器清扫开始。换言之,扫帚挂GPS不是“智能环卫”,智能管理应当建立在机器只能清扫的基础上,在人工清扫还大面积残存时,看上去高大上的GPS等智能管理方式,说白了还是人管人这种低效管理模式,不同的是中间隔了一个白盒子而已。赵红信(知名时评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