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今年1月份成立的社区“道德银行”,这家银行把居民在社区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和换取服务。目前,这家“道德银行”已经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为让辖区居民做好人好事的行为常态化,促进社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成立了社区“道德银行”。对社区居民的优秀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道德账户后,居民可根据需要用“道德币”换取实质性的物质奖励。
开设“道德银行”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社区居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的确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上看,“道德币”的货币化推行对道德风气长久不衰的传播有极大的局限性。
从以往媒体新闻的查阅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全国范围内开设“道德银行”推行“道德币”的地区并不在少数,但是就从实际效果上看,表现的却又不那么尽如人意。各地的“道德银行”开设之初,确实引发了当地居民们的积极参与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对公益事业参与热情降低,对“道德币”的储存热度慢慢变冷,有些地区“道德银行”的“道德币”数量甚至出现停滞,说明“道德币”对居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很难实现常态化。
另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道德行为最大特点是做好事不分大小,最大优点是道德义举出于无私,最大的意义是对道德行为弘扬做到持之以恒。如果将道德行为量化成“道德币”,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道德价值进行货币化有价评估,很容易让居民形成“善小而不为”的错误认识习惯,形成做好事必然要有回报的错误思想初衷。所以“道德币”的货币化并非是推行居民道德行为的可行性举措,更不利于未成年人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提高居民道德素质,培养良好道德行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在笔者看来精神上的奖励应比“道德币”的实物化奖励更容易鼓励到人而深入人心。
用“道德币”换取的生活用品用没了也就没了,但是例如奖状或锦旗这样的精神奖励,不仅是对良好道德行为的肯定,也对做好人好事的人及其家人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更会成为良好道德家风弘扬和传递的无形精神动力。
“道德银行”设立的初衷完全没有问题,但是道德行为的货币化会让一些人形成做好事就要有回报的道德功利心思想认识的错误偏移。所以即便“道德银行”对道德素质提升的初始效果明显,但从良好道德品质的传播、弘扬和继承上看,“道德币”货币化的做法并不可取。
文/张健
王海银:“道德银行”的推广价值 2010-12-30 |
北京晨报:道德银行与象征价值 2012-11-12 |
佘宗明:公交“道德银行”是善的储存 2012-11-12 |
一周看点:网购狂欢背后的尴尬 2012-11-16 |
夏慧萍:做道德富翁值得鼓励 2013-05-15 |
林 坤:爱心银行要“进化”为专业社工 2014-05-16 |
“道德银行”能否让道德之花盛开 2015-10-20 |
李冰洁:对“道德币”不应冷嘲热讽 2015-10-20 |
刘建国:“道德银行”应避免唯“币”是图 2015-10-20 |
毛建国:道德奖励:精神比物质更有用 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