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张松超:“发红包防翘课”是臆想出的伪命题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却是个稀罕事。在江苏扬州某学院,因为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

  眼下为了防止学生翘课,高校可谓是在技术层面上绞尽脑汁,刷脸神器、拍合照、APP签到……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红包简直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革新”,而且从效果来看,这种效果还是出奇的好。于是乎,舆论纷纷用因果联系来解读这种现象,而“发红包防翘课”的命题不出意料地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从报道来看,来上课的就会收到红包,但这能等同于“学生来上课就是为了红包”吗?显然不能。有学生表示:“‘焦老大’的课特别有意思,他是个中年人,但十分新潮,人没有架子,从不板着面孔,亲和力超强。”其实,这才是学生不愿意翘课的重点。把学生不翘课的原因归结为“发红包”,显然是犯了假性因果的错误,而“发红包防翘课”也是断章取义、臆想出来的伪命题,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焦老师的课堂到课率较高的真正原因,是他与学生相处得很好,发红包充其量是增进师生感情的一个手段。换言之,即便焦老师不发一分钱红包,有这份浓厚的师生情为基础,再加上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手段,学生也照样不会翘课。而假如焦老师课堂极其无聊,平时又与学生关系疏远,即便发几块钱红包当诱饵,不想上课的学生一样还是不来。“发红包防翘课”的命题,显然没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

  不得不说,当下大学课堂翘课现象严重,固然有学生自身懒惰、过分沉溺于网络等原因,但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吸引力,同样不可忽视。据我观察,但凡是那些跟学生关系紧密、课堂生动活泼的老师授课,课堂出勤率都很高,甚至还会出现旁听的现象。但更多情况下,不少老师都是把上课当成一种硬性的教学任务来完成,课程内容几年都不更新,案例陈旧,照着PPT读,完全是索然无味。对于这样的课堂,学生即便不翘课,也仅仅是为了拿到签到成绩,并不会去认真听讲。

  翘课严重这一现象,直指当下畸形的教师评价体系。为什么课堂内容乏味,老师却并不在意呢?因为学生的评价、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影响不大,而论文和课题却在职称晋升中至关重要。如此一来,高校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焦老师课堂的出勤率能够如此之高,恰恰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将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作为考核指标,引进教师的评价体系当中,已经刻不容缓。

  所以,不要用“发红包防翘课”的逻辑来解释焦老师的行为了,因为这显然是在混淆视听。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我真的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在学生身上多花点时间。要看到,学生们的肯定和褒奖,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殊荣。

  □张松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