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高考时间到,期待“作弊入刑”发威
文澜
//www.workercn.cn2016-06-07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是“作弊入刑”实施的首年,人们期待,刚性制度能够织密法制之笼,让高考作弊行为绝迹,严肃考试纪律,保障录取公平。

  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首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后的首次高考,其中规定替考、作弊、协助作弊等行为轻则拘役,重则入刑。“作弊入刑”涉及三个罪名,分别是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替考罪。

  每一年的高考季,都有无数青年怀揣着梦想和期冀,肩负着家人的期盼和自身的努力,迎接这场人生大考。如果有人目无国家法纪,徇私舞弊,践踏考试诚信,不仅破坏高考机制的公平,更会动摇社会公平的基石。

  现有制度设计下,高考被认为是相对而言,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面对同样的试卷,同等的考试时间,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将变成开启命运之窗的金钥匙。虽然不能说,高考成功就一定意味着人生成功,但起码给了寒门学子一个“逆袭”的机会,让社会阶层实现有序的流动,缓解利益固化的格局。

  人们看到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等超级“高考工厂”,高考前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人们看到山东考生撕书减压时的“雪花漫天”;人们看到有些学子承受不住高考重压,而选择自残、离家出走……种种看似离奇的现象背后,都是社会对于高考倍加重视的表现。

  由此,更凸显出高考作弊令世人不齿。这种“欺世盗名”之举不仅严重破坏高考纪律和招考公平,更动摇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今年是“作弊入刑”实施的首年,人们期待,刚性制度能够织密法制之笼,让高考作弊行为绝迹,严肃考试纪律,保障录取公平。

  但现实中,仍有人心存侥幸顶风作案。高考前夕,河南警方破获多起高考舞弊案件,有人在网上非法买卖高考作弊发射器和接收器;有人伪造2016年高考试卷,售卖假试卷和答案,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频频“亮剑”,让人们看到了作弊必受严惩、违法必被追究的一面。

  同时,多地均在应对高科技作弊手段,纷纷部署“最严考场”。例如,湖北、广东等地升级标准化考场作弊防控系统,考生将“刷脸+验指纹”进考场。一些高考大省的本科高校,在高考期间严格请假制度,逐一确认离校学生去向,严防出现充当替考“枪手”的现象。

  公众期待“作弊入刑”能够震慑住舞弊现象,借助制度力量捍卫高考公平,任何营私舞弊、违反高考考试纪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任何妄图找人“替考”,触碰法纪高压线的行为,都将无处遁形。

  从根本上讲,“作弊入刑”是手段,不是目的。构建诚信的考试文化,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入手,夯实高考公平的基础,让学子自觉抵制考试违纪行为,更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