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两只猴子的故事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封面。这两只在上海诞生的猴子,被取名为“中中”和“华华”。“中中”和“华华”两姐妹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再次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有人说:抓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的神话已成为了现实。
早在2003年,有美国学者曾在《科学》杂志发文预测,用现有技术克隆灵长类动物“行不通”,“中华”猴的诞生,可谓成功“打脸”。
大家一定还记得中学教科书上介绍的世界首个成功克隆的动物——“多莉”羊。从“多莉”羊到“中华”猴,这一步为何跨越了21年?事实上,各国一直在努力,但始终未突破:199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克隆小鼠;同年,日本宣告用牛奶细胞克隆牛;2000年,英国成功培育克隆猪;2001年,首只克隆猫“CC”在美国诞生……20多个物种相继被克隆出来,但“复制”灵长类动物,成了各国科学家眼前的高峰。其实,美国团队曾一度接近成功,但最终“胎”死腹中。而中国团队在这一次较量中力拔头筹,在克隆领域由跟跑向领跑“逆袭”。
在致谢时,项目负责人不禁洒泪。五年的心血,他们“艺高人胆大”,用最强大脑向世界难题冲刺,攻克了细胞核不易识别、胚胎发育效率低等技术难题;他们“千锤成利器”,以最快手速彰显科学精神,团队几年如一日苦练技术,最终达到10秒取出细胞核、15秒注入体细胞的惊人速度。可见,仰之弥高的高深学问充满“仙气”,但打枯禅式的重复性劳动也是成功的法宝。
克隆技术不断突破,对克隆的认识和思考,也需要不断深入。克隆猴诞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猴与人基因相似,既然猴子都克隆出来了,是不是离克隆人就更近了?据专家介绍,克隆灵长类动物的障碍已经去除,克隆人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技术虽然接近了,伦理始终是道坎。无论是为了“定制婴儿”,还是为了“延长生命”,以此为幌子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屡屡引起轩然大波。联合国曾发布《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认为克隆人损害了人类的尊严。确实,克隆人是不是“人”?有没有人的权利?克隆人对人类心理、社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当然,克隆猴,根本目的是医学研究、服务于人。相比小鼠等实验对象,克隆猴更能作为模拟人类疾病、检测研发药物的模型。它为医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的脑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将不再束手无策。这正是克隆科技双刃剑的“另一面刀锋”。如何制约有害之刃、用好有利之刃,是克隆人伦理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对克隆人的忧虑正是对人类未来的未雨绸缪。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奏”,只是不负责任。我们一直惊叹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反过来说,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发明将重塑世界。问题在于,这种“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技术无所谓善恶,但使用技术有善恶,技术不当使用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当下,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互联网领域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为代表的模式创新令人惊羡,但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学会使用共享单车,但接受不了共享思维;习惯算法推荐的资源,但失去了自我主宰的能力;享受快捷支付的便利,但金融监管跟不上趟……我们的人文思考、制度设计有时还跟不上科技的脚步。所以克隆猴提出的,还是那个老问题:当科技的列车跑遍世界,我们的思想怎么穿上鞋子?
这正是:科技一日千里,精神切莫停息。
郑州晚报:王岐山看韩剧《星星》,说与谁听 2014-03-07 |
知 庸:治霾不能“让一切随风” 2014-03-26 |
郭元鹏:西红柿大战狂欢之下的文化空虚 2014-05-05 |
“昆山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4-08-04 |
赵国贺:警惕人工智能引发“身份危机” 2015-01-16 |
别因“小心眼”弄丢大市场 2015-05-27 |
蔡 辉:“千城一面”源于思想误区 2015-10-16 |
无铃车与枯叶蝶 2016-03-04 |
社交媒体倦怠症来了吗 2017-09-01 |
破解生物钟密码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2017-10-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