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桥梁作用
南方日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8-05-18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连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以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关注。具体到广东,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创新地推出了融入4k、AI、VR等新技术手段的互动体验及系列文化活动,让文物文化活起来,让博物馆的展品变得愈发触手可及。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做好博物馆工作、利用好文物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由互联网技术衍生出的超级连接正成为人际间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机构,博物馆只有主动顺应超级连接这一世界性潮流,创造性地运用、扩展藏品、展览、科技、观众、社会之间的各种连接关系,才能更好地拉近人们与文物文化之间的距离,发挥好自身的桥梁作用。这就需要博物馆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方法,以创新性藏品阐释与展示吸引新观众,不断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正如我们在省博物馆推出的系列活动中所看到的,借助拍照识别藏品这样的AI技术,可以开发出便捷有趣的智能导览服务;借助VR技术和交互设备,可以令人沉浸在“南澳I号”沉船及出水的虚拟场景中,感受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我们相信,一定还有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值得探索和运用。

  博物馆是城市社区、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要吸引更多观众,必须主动走向社会,融入城市。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提出并实践“无边界博物馆”理念,在做好博物馆馆舍内的展览、教育、服务等具体业务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博物馆走出馆舍,走进大千世界。2015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联手广州地铁在广州塔站推出“千年海丝 文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使乘客在地铁站厅就能欣赏到部分馆藏文物精品,感受城市文化。此后,南京、成都等城市的地铁都出现了博物馆专列和宣传教育活动,将城市、公众与博物馆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成功的尝试和实践启迪着我们,构建与社会、公众之间广泛而密切的超级连接,博物馆要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从社会需求出发,不局限固定展厅和固化活动,延伸展览空间,让公众可以随性感受博物馆,随心体验博物馆。

  按照2017年2月发布实施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观众人数达到8亿人次/年。建设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现代博物馆体系,不但要关注量的需求,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化重点博物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具有鲜明主题和地域特色的生态馆、社区馆、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打造多元博物馆群体。对此,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推动建立西湖博物馆时,坚持“建筑形式要符合西湖特色,把西湖博物馆建设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品工程”,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在这一指导思路下,今天西湖博物馆从地上延伸到地下,集湖泊专题展览、西湖文化研究、旅游休闲于一体,匠心独具,卓尔不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一个有超级连接属性的博物馆,需要把文物文化同新技术新方法连接起来,更需要将自身同城市、社会、公众,将中国与世界,将过去、现在、未来牢牢连接起来,以生动的文化内涵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荡人们心中深沉的传承与磅礴的奋斗精神,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