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晚间,一款名为“ZAO”的App刷屏朋友圈。大量用户使用这款App,上传自拍照片,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并将这些“改头换面”过的视频片段,上传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8月31日澎湃新闻)
现在趣味十足的App有不少,这款新投放市场的“ZAO”正是因为其主打的“一键换脸”功能,引得不少人纷纷下载尝鲜。注册后上传图片,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把影视剧片段里的演员面孔替换成用户的照片。试想一下,只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动动手指就能让自己无缝对接地“出现”在经典电视剧里和明星上演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这项技术拓宽了人们的想象,刺激也颇有娱乐价值。而App的热度就像它的名字“ZAO”一样,着实燥得火爆,甚至还因为短时间内用户过多,险些让服务器限流。
但是,当大家乐此不疲地在社交平台刷屏换脸视频时,风险也在潜滋暗长。首先,“ZAO”可以通过精准的AI识别进行人像替换,乍一看上去“完全没有PS痕迹”,那么,这也意味着存在用户头像被他人挪用的可能。据媒体报道,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上个月就曾表示,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手机人脸解锁,刷脸付款的移动支付场景中,犯罪分子可能会用换脸技术进行盗刷。再说,不少线上的银行业务正是通过人脸识别来办理的,“一键换脸”技术还可能被用在金融诈骗中,而效果逼真,真假难辨的图像也极大地增加了市民防骗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其实早已被电影工业广泛使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的科幻打斗场景正是采用了面部替换技术。还曾有情色行业通过深度换脸软件利用好莱坞明星斯嘉丽·约翰逊的脸制作不雅视频,引发女星怒斥。
可以说,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有图有视频也不一定有真相”的时代了,因为不论是静止的图片,或是动态的视频,都可以造假。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是一方面,“换脸”还会产生关于肖像权、隐私权等一系列的法律争端。
技术本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高速发展进步,法律法规不能滞后,也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利用高科技作恶问题加以防范。普通市民不能只看到App的轻松好玩,就降低了警惕心。比如说“ZAO”的用户协议中要求用户“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也就是说只要你同意协议了,App可以把你的人脸照片任意编辑处理,且是“永久”,这种一劳永逸的条款有过度搜集信息之嫌。精细化地大批量采集用户肖像,还能随便使用,是否是不对等条款、违反相关法律也值得商榷。至少市民注册使用App之前,读一读用户协议,不妨想一想是否有必要为了贪图换脸的好玩把自己肖像“不可撤销”地拱手让人。
人脸也是重要的生物信息,需时刻高悬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达摩克斯剑。如果人脸图像数据泄露,换脸技术被不法分子使用,带来麻烦和危险不可估量。先进技术手段下的“一键换脸”虽好玩,但应及时把从事相关业务的App纳入监管轨道,不可任性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用户隐私,督促App规范经营,防止用技术作恶,法律还需“道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