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别把“青少年模式”当防沉迷万能模式

卞广春
2020-05-14 15:29:10  来源:东方网

  “快上线,一起来玩游戏。”“等我先回房间一趟,别被我妈发现了。”疫情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进一步放大,过度消费等问题更加突出,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急剧增多。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槽自家孩子沉迷游戏。气愤、无奈之余,家长也在追问: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该怎么办?许多游戏、网络平台已经采用“青少年模式”,为何还是不管用?(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从根本上说,“青少年模式”不是游戏、网络平台自身发展的必要程序,而是顺应监管部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维逻辑或要求,迫不得已附加在游戏、网络之上的一种设置。这注定“青少年模式”的无奈性或不彻底性。而且,“青少年模式”中“激活”弹窗引导、限定时长、限定时间段、限定功能、智能识别等设置,只起了暂时中止或稍息的作用,不能完全杜绝青少年沉迷其中。如果青少年利用家长的账号进入,“青少年模式”就更形同虚设,作用一点也体现不出来了。可见,“青少年模式”不可能成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的万能模式。

  那么,是不是“青少年模式”毫无意义呢?当然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当外在的影响、教育、督促无效或暂时使不上劲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的个体自觉还是会有一定作用的。游戏、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对游戏者的督促和提醒,会使一部分青少年朋友理智地放弃游戏,中止网上畅游。这意味着,“青少年模式”有作用,但不是有无限大的作用。

  因此,要求游戏、网络平台完善“青少年模式”,改进设置服务方式,更大发挥“青少年模式”的作用,不可或缺。重要的是,也要提醒家长、学校不能依赖游戏、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游戏、网络平台的逐利性合法成立,“青少年模式”却有违其初衷,不无限放大游戏、网络平台的社会责任,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责任,决不能被忽略或松懈。

  事实上,无论未来的“青少年模式”如何完善、可靠,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介入游戏、网络平台的力度多大,家长、教师都应当在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网络中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法律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这看似无可挑剔,但人人有责时,责任是有大小、主次之分的。即与未成年人关系越近,承担的责任越大。法律还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可见,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监护人要负主要责任,其次就是学校和教师了。

  应该注意,青少年在疫情期间沉迷游戏或过度消费,固然与游戏、网络平台仍存在实名认证等漏洞,部分游戏涉嫌违规有关,但宽松的环境使然也是重要方面。疫情期间,许多成人都处于作息失控状态,有什么理由让未成年人高度自觉,远离游戏、网络呢?

  只有意识到“青少年模式”不是防沉迷的万能模式,家长首当其冲地扮演好监护人的角色,青少年、适度游戏才值得期待,无须多虑。为此,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教育,多一些引导,成为青少年防沉迷的决定因素,学校和社会为青少年参与其他活动提供更多更好机会,也义不容辞。这样,减少和避免游戏、网络平台遭遇太多吐槽,理性评估“青少年模式”,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也才不会走偏。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 中工时评:让优秀工人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4月23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7个是副镇长,3个是副乡长,选拔对象为“返乡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农民工”,对学历、村干部任职时间、外出务工时间、户籍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