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湖北省崇阳县等地一些储户直到取款时才发现,自己在当地某家银行里的存款,全部变成了多年期的保险。不仅自己理应得到的回报大打折扣,而且取款也成了难题。
有些银行网点刻意混淆存款与保险的差别,通过宣称存款附带送保险、保险收益比存款利息高等手段,蒙蔽一些老年人。银监会和保监会多次对“存款变保单”行为下发规范性文件,并进行了大力整治,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存变保”问题仍时有发生。尤其随着城市金融监管加强,“存变保”乱象正向乡镇农村渗透和转移,不少农村老年人遭遇忽悠,投诉无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之所以出现“存变保”乱象,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部分银行与保险公司“联姻”不规范。银行员工为多挣保险返点,便盲目层层分摊任务,诱导基层员工使出浑身解数忽悠。二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一般看不懂云遮雾罩的保险条款,而且维权成本高,即使事后发觉也往往无能为力。三是金融法规滞后,虽然出台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但缺乏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时无异于一纸空文。
各级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坚决刹住“存变保”乱象。从当前“乱象”蔓延趋势看,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出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司法机关可以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银行在各种侵害金融消费权益案件中的法律责任,把银行监管部门专门监管和司法金融审判相结合,共同打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不能合作。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合作制度,规范展业行为,筑牢准入门槛,严格要求银行网点将传统的存取款业务与代理保险业务分离分窗操作、分类管理。同时,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督力度,对民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证、依法从严惩处,不姑息迁就,以起到威慑作用,杜绝“存变保”乱象再次发生,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