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6月10日的湖北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湖北一位副省级领导脱稿表态称,“谁不改革我就先改革谁。”(6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谁不改革我先改革谁”的表态,应解读为改革的决心。然而我认为,决策层既然有决心,应该首先把改革的成效寄希望于自己——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决策的执行,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顶层如何向下推进。
从历史经验看,但凡成功的改革,一要归功于改革思路设计得科学,二要归功于决策层的决心和不懈推进。比如,十几年前的中小国企转制,尽管出现不小的阻力,但推进过程始终没有停滞,才有了今天的改革成果。而有一些改革,之所以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遗留问题多,比如体制内人浮于事,铁饭碗、铁交椅,职位越改越多,越精简越臃肿等等问题,固然有阻力的原因,但是顶层决心与推进的不够,更是主要原因。如果每一次改革都有“谁不改革我先改革谁”的魄力,很多问题或许早就解决了。
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改革的难点,无非是“利益”二字,而改革的不成功,主要是一些既得利益的不可触动。取消国企管理人员行政级别,已经讲了很多年,然而近年一次政企分开的改革中,自立门口成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负责人的任命仍保留一个“括号”——正×级、副×级。面对舆论质疑,有关方面的解释是,组织要对个人负责。然而个人利益永远大不过公共利益,两者相冲突时,为什么是首先是“组织对个人负责”,而不是对公共利益负责呢?
通常的解释往往说,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有阻力是事实,但我认为,如果顶层设计和执行的决心是足够的,只要目标正确,只要符合公共利益,“阻力”或可以成为障碍,却未必能够挡得住改革的轮子。“谁不改革我先改革谁”,这种姿态其实就是针对阻力,比如,谁的行政级别被取消了如果不干、要“不稳定”,谁就会先被“改革”掉,“阻力”还能组挡得住改革吗?
然而,解决改革阻力最需要的不是狠话,而是顶层设计的执行力度。执行力度足够,狠话说不说都可以;而如果决心和魄力不够,狠话再狠,也只是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