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宏观调控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更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控。这就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宏观调控核心目标。宏观调控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核心目标抓得准不准,能否在达成核心目标上有所作为。
全球经济增长已进入较长期的低迷状态。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曾提出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即长期的低增长。今年4月她又发出警告:今天,我们必须防止“新平庸”变成“新现实”。日前,世界银行进一步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后的预期增长率仅为2.8%。
与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经济新常态不是低增长,而是增长率在7%左右,仍属于世界公认的较高增长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受外部冲击影响相对小,抗压能力相对大,最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宏观调控能力。2008年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研究表明,二战之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增长率的只有13个经济体。在这13个经济体中,中国的表现无疑最为抢眼。
为了观察我国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位置,我选用了5个宏观经济指标,即经济增长率、工业产出增长率、CPI上涨率、失业率以及后两者构成的痛苦指数,对二十国集团(G20)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最新公布的G20主要国家经济数据,201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0%,位列印度7.5%之后,居第二位;中国的痛苦指数为5.3%,仅略高于韩国(4.3%)、日本(3.9%),居倒数第三位,而印度痛苦指数高达13.5%,居正数第三位。在同样的全球经济增长低迷背景下,中国的国家经济治理能力最强、宏观经济绩效最好,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一成绩如何得来?显然与我国宏观调控特别是调控目标的科学性密不可分。
国际上通常采用五大指标作为宏观调控核心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控制失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平衡。过去我国也主要采用这五大目标。本届政府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进一步完善了宏观调控目标体系。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主要预期目标中增加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至此,我国宏观调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七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控制失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节能减排。
升级后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更加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需求大、资源环境硬约束等国情特点,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持续改善民生和向污染宣战的决心。这一目标体系在引导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着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把多目标作为综合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依据,有利于增强战略定力。在七大目标中,如果只有一个目标没有实现,比如经济增长率下行,而其他几个目标都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就不必惊慌失措、大惊小怪,也不必理睬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非专业议论。如果把一个经济体比作大海上航行的巨轮,宏观调控就是舵手,需要保持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耐心,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行稳致远”的方略,避免动不动就猛踩油门、急刹车等做法。
经济新常态需要宏观调控目标有“新版本”。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抓住核心目标。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这是当前经济学界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还应将短期宏观调控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使前者与后者相结合、相衔接、相匹配,服从和服务于后者。这既是对我国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需要。
经济参考报:在博弈中探索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2010-04-28 |
人民日报海外版:房地产调控:效果初现,任... 2010-05-18 |
人民日报:遏制违法用地的冲动 2010-05-26 |
我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 2010-12-17 |
证券时报:管理通胀预期关键是引导经济增长 2009-11-16 |
证券时报:管理通胀预期关键是引导经济增长 2009-11-16 |
经济日报:用就业指标实现宏观调控 2013-03-21 |
经济日报:把握好改革与改善调控的关系 2014-03-26 |
郁慕湛:回购利率大降表明不会降准降息 2014-09-19 |
文汇报:把握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201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