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李 杏:创新扶持政策要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新券是今年武汉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新举措,企业可持政府免费发放的创新券在全市35家科研院所及检测机构使用,最多可用券支付50%的费用。目前,首次创新券集中兑付工作已经结束,总计发放的3000万元创新券,企业实际仅用出约55万元。

  政府推出创新券,鼓励企业创新的用意显而易见,一般而言,财政主动提供支持的政策性福利往往是供不应求,市场唯求其多多益善。但从企业的“冷淡”反响来看,创新券这份颇有分量的“大礼包”却似乎送不出去,企业的使用积极性不高,这样的结果令人感到意外。

  一些企业表示,创新券的使用范围狭窄,科研院所积极性不高,购买专利等成本偏高的创新方式也并不适合中小企业。总而言之,尽管政策初衷和大方向上的判断都没有问题,但创新券并没能解决企业的困难,让众多企业难以“领情”。

  很难说创新券在设计上没有下功夫,最终出台的政策在形式和程序上也很完善,但就是不实用、不好用,无法达到有效鼓励创新的目的。创新券首次运行的不尽如人意,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其实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经验。

  目前,很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财政扶持项目,为了保证资金被用在专门的方面,往往在制度设计上十分谨慎,层层把关,防止滥用。严格把关从原则上讲并无不妥,但是,在很多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面前,如果只是紧盯着安全性,显得“防备心”过重,就牺牲了灵活性和便利性,往往耽误了那些真实合理的需求。

  向企业发放创新券,可谓是一项政策创新,3000万的数额,显示着力度和决心之大。然而实际却与想象发生了误差。我们不知道在设计这项政策的实施细节时,在各类型企业进行调研是否充分。如果有调研,是调研不够扎实,还是企业在面对调研时没有讲真话?需要反思的是,创新政策仅仅是作为一个任务完成,还是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创新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这是一个共性的大问题,看起来确实是抓住了。但具体怎么扶持,是共性问题之下的具体问题,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层级的企业,应该都有很多差别。只从一个大问题出发,仍然不能说是研究透了问题,政策出台就很可能是想象多于实际。

  当然,这是一次尝试,问题及时表现出来了,也引起了政策制订部门的重视,相信后续会有改进。创新券遇冷,需要引起注意的不能只是科技局一个部门。建设创新型城市,各部门出台了“1+8”政策文件,后面还将会有一系列实施细则,现在需要问一问,这些文件是不是有和创新券同样的问题,是不是都扎扎实实来自于社会实际,反映了政策对象的需求和意愿?

  鼓励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激发企业等社会主体的活力,政策虽由政府部门制订,但政策对象才是真正的主角。或者从一个模糊的大方向想象政策,或者对政策对象不那么放心,显然没有领会到“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服务者、引导者,让创新主体活跃起来,首先或许应当解决创新政策从哪里来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