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皮 钧:引领新常态需要哪些新动力
//www.workercn.cn2015-10-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常态的新动力关键在人。要引导创业者树立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理念、做“百年生意”的战略眼光

  当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乃是我们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新主体、培育新要素、确立新机制,我们才能尽快生成发展新动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新动力的新主体是企业家,要切实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但为什么一些领域仍然感到动力不足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家才能没有真正释放。

  为此,要让企业家在资源配置方面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家都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组成,他们与直接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创造的工人、农民具有相同的社会品格、历史价值与经济功能,共同构成“新常态”现实物质运动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保证企业和企业家的良性发展,防止企业家的信心丧失和作用受阻。目前给企业减负只是一个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激励一大批无惧风险、敢于搏击商海的创业群体,在市场中挺住企业家这个“关键少数”,从而实现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的要求。

  新动力的新要素是创新、创业,要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创新、创业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出蕴藏在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的无穷创意和无限潜能,使整个经济机体充满生机活力。对于创新创业的引导,非常关键。

  一方面要引导创业者树立踏踏实实做企业的理念。当前不少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只注重造概念、讲故事,缺乏聚焦实业、做“百年生意”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要聚集创新的浓度。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海法、日本的筑波,都是因为聚集了力量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以高技术为主的中小公司群等优势,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使得具有类似创意的人们相互激发、高频互动,产生一批又一批创新成果。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比如北京、杭州、深圳等,要增强创新聚集的浓度;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则要引导其转向更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

  新动力的新机制是成功的条件,让市场主体勇敢前行。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政府应当行使的权力也要充分用足、发挥作用,而不是职权萎缩。当简政放权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为企业家创造成功的条件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政府效率要在放权中提升,而不应与权力一同下行。这就需要我们从市场主体的角度而不是政府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提高效率,而非变相提高政策门槛,让某些人继续从跑政策中获利。同时要通过柔性的政策工具,鼓励市场主体涵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激活敢于冒险的素质,须有容错机制来包容那些经过周密计划和审慎思考的市场创新能力。

  总之,在打破了旧体制的坚硬外壳后,还要为市场主体装上新的铠甲,让它们依法、自由地跨界组合、多元发展,勇于义无反顾地在商战中打拼。即使他们走向海外、走向全世界,他们的家、他们的企业、他们的心依然踏实。

  (作者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组书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