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一些人担心会形成垄断可以理解,但避免对市场竞争的伤害不在于限制强强联合,而在于保障市场充分地开放并鼓励创新
前一刻还是冤家,转眼间又成了一家——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频频合并,让人直呼“看不懂”。滴滴与快的、携程与去哪儿、58同城与赶集网……近日,美团与大众点评也迈出了联姻的步伐。
这些“欢喜冤家”们,业务大多具有同质性,合并不是为了延长产业链,更多的可能是“打累了”,终止“烧钱”比赛。合并方纷纷表示,在一起既增加了市场份额,又能将财力、精力更多地花在新业务上,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面对这些合并案,不少人开始担心:强强联合后会不会造成垄断?企业会不会由此减弱了创新的动力?企业安好了,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是晴天?政府部门该不该限制其合并?
到底会不会形成垄断,或许可以从多维角度来分析。
从消费者福利来看,互联网产品往往不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价格上涨的问题。有人抱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降低了补贴的力度。不过,优惠少了并不等同于利益受损,价格没有高于普通打车。合并后如果企业把资金更多用于创新服务与规范运营上,对消费者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福利。而且,同领域内的其他企业正跃跃欲试、加速扩张,消费者不会一下子“没得选”。
再看看创新的萌发是否会受阻。QQ火了,微信来了,微信火了,红包来了,即使是巨头也在不断自我创新,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争先恐后地推出新技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被自己颠覆就会被别人颠覆。
最为关键的是,互联网产业近于零门槛、零壁垒,这意味着很难有哪家企业能够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同一行业,强强联合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比如网购市场中,即使是阿里也难以一家独大,京东在崛起,蘑菇街、美丽说、小红书等网购平台也纷纷壮大。只要有合理的盈利模式,小企业照样能存活得很好。反倒是有的巨头合并后,“大”而不“活”,退出了市场,比如土豆与优酷两大视频网站合并,却难敌爱奇艺、搜狐等后来居上者。
更何况再高的市场占比也垄断不了用户需求。独立自主的用户们用脚投票的速度很快,跟不上他们的需求就会被抛弃。任何一个互联网巨头恐怕也没有把握将用户永远握在自己的手里。争夺垄断地位不应该是企业的追求,用户需求才是发展动力。
可见,在以“开放、共享、用户至上”为核心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垄断已不那么容易形成,即使在“强强联合”之初形成相当高的市场占比,也可能很快会被新进入者打破。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新技术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拓展市场,新对手可能会出现在原本毫不相干的领域。一旦技术与环境相适应,游戏规则可能就会被重构,比如PC时代的霸主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丛林法则”可能依然会存在,但天高任鸟飞的“天空法则”也越来越被崇尚。互联网企业出现强强联合,一些人担心会形成垄断可以理解,但避免对市场竞争的伤害不在于限制强强联合,而在于保障市场充分地开放并鼓励创新。
法制日报:从百度“竞价排名黑幕”看互联网... 2008-11-24 |
法制日报:从百度“竞价排名黑幕”看互联网... 2008-11-24 |
姜伯静:网络垄断正悄然诞生 2011-02-23 |
叶 明:互联网垄断,防范马太效应 2012-05-02 |
崔 滨:与其向微信收费不如拥抱它 2013-04-02 |
深圳特区报:“3Q大战”呼吁互联网“创新... 2014-02-25 |
于佑之:互联网企业“向外走”正当其时 2014-07-21 |
徐立凡:“3Q大战”是一次对伪竞争的判决 2014-10-17 |
陈 静:筑牢新商业文明的底线 2014-10-22 |
钱江晚报:中国制造要升级,社会治理也要升级 2015-03-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