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施策。一方面,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群众意愿,有耐心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基本生存条件
近年来,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和全面小康的重要现实路径。在这一具象化的目标指引下,全国各地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少地方探索出颇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当然,也有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片面地、孤立地理解美丽乡村的内涵,只在“美丽”上花心思,忽视了“乡村”这个核心。比如,有的地方不顾群众意愿,把大量村舍房屋推倒重建,做成千篇一律“火柴盒”式的布局;有的地方将临街墙面粉刷得花花绿绿,不管新房旧屋,一律改头换面,揭瓦涂墙;有的地方借“超前”之名,动辄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做规划设计,投入巨资建设人造景观。
凡此种种“美丽”建设,都避不开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据笔者了解,除个别村级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外,大部分基层的“面子工程”靠的都是整合各级财政下拨的涉农项目资金。但是,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如果将本意是改善发展条件的“雪中送炭”资金整合用于个别村庄的“锦上添花”,实在有悖各类项目设计的初衷,既不符合中央要求,也容易引起群众非议。
说到底,出现只要“美丽”罔顾“乡村”现象的背后,与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理解出现偏差、甚至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不无关系。为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在工作作风上,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为民务实的政绩观;在工作方法上,要有“内外兼修”的建设理念,既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也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观,也要激发农民自觉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具体来说,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施策。一方面,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不能“村村都有旅游业,家家都搞农家乐”;建设上要“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而不是“浓妆艳抹”,大拆大建。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群众意愿,特别是发展落后地区,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有耐心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基本生存条件。
建设美丽乡村要统筹推进百姓富与生态美。农民是乡村最核心的要素,建设美丽乡村也要重视百姓富。群众无衣食之忧,无拮据之困,就会对生活环境有更高质量的需求,就会产生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意识。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也可以带来金山银山。所以,生态美是实现百姓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百姓富是实现恒久生态美的重要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还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农民的“美丽”观念和农村社会的“美丽”风气,是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改善农村基本面貌的同时,要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乡风民俗,广泛开展科学知识、思想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培育形成人人爱护美丽乡村的社会氛围。
李晓亮:因地制宜,“撤点并校”才能转弊为利 2012-05-22 |
熊丙奇:“不要让孩子们的精力都花在路上” 2012-06-04 |
顾仲阳:不脱贫,搬迁有啥用? 2013-02-04 |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5-02-04 |
赵永平:找回记忆中的乡愁 2015-02-15 |
张培林:村民期盼恢复村教学点 2009-08-17 |
江 南:“点绿成金”需要找到转化器 2015-08-17 |
杨启锋:高级教师职称不能成为“少数人的游... 2015-09-25 |
高 峰:警惕污染企业“进乡入村” 2015-11-19 |
吴肇光:脱贫攻坚如何精准到位 2015-11-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