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关医疗领域的新闻占据着舆论的焦点。先是“魏则西事件”将国内第一搜索引擎——百度的商业营销模式(医院竞价排名)、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科室对外承包)以及“莆田系”医院的医疗行为乱象曝光于世人面前,引发广泛质疑和批评。紧接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被患者所砍杀。一个是患者,一个是医生,他们在医疗体制中居于不同的位置,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为现行医疗体制买了单。有专家认为,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互害模式。在笔者看来,其道理在于,在一个过度市场化的且缺失规则的社会,没有真正的赢家。
医生,曾经是多么神圣的职业,不同于任何一个普通的职业,它承载了太多的道德期许。在中国传统社会,医者既自重也获得广泛的社会尊重,他们以“悬壶济世”自任,志在救死扶伤。中国人的职业理想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好的职业伦理塑造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对医生感激还来不及,杀医伤医闻所未闻。
然而,自实行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文化讲求“重义轻利”,以言利为耻,主流意识形态甚至一度排斥、拒绝市场经济。但是经过3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人不仅完全接受了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而且将市场机制推行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医疗领域。在市场化大潮的裹挟下,人们基于逐利的本能,都将自我利益推至最大可能的边界。在此过程中,传统的伦理秩序迅速瓦解,规则被踩在脚下。这种社会就是博弈论上所谓“囚徒困境”的社会:每个人为了实现自我的最大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
那么这一切是不是应归咎于市场化(至少就医疗领域而言)?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论证过,市场是组织经济、社会活动最有效的形式,社会中若干自利的个人通过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协调作用,能够达致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斯密的论证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演,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国在改革前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就是明证。然而市场的确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这就是它容易唤起人性中最原始的利己的欲望和本能,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约束,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影响,这也是斯密在论证市场机制的作用时高度警惕的。现代经济学家认为,斯密写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重点并不在于阐述市场的有效性,而是告诫人们如果缺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市场会失灵。因此要获得市场的利益而避免其可能的风险,离不开法律的规制和政府的监管。
然而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谈何容易,这不仅因为涉及复杂的制度设计(医疗市场尤其如此),而且因为政府作为一种人格体也是自利的,它可能与金钱结盟而放弃监管或不愿实行真正的监管,这又涉及民主问责和法治权威等宏观问题。实际上,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不在于缺乏制度理性,而是缺乏法治权威,“莆田系”的长期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作者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汤嘉琛:小国企“家族化”折射大问题 2014-05-28 |
马若虎:“借”了孩子却丢了公德 2014-06-03 |
徐立凡:列车冠名无需假市场化之名 2014-07-16 |
王钟的:大学生“打工文化”怎样落地生根 2014-12-30 |
施 平:“复联”不应成为“排片英雄” 2015-05-14 |
刘 鹏:“他不讲理”并非“我要打人”的理由 2015-10-19 |
美国批“强权即公理”,哪来的底气 2016-03-28 |
时薪过万超网红线上培训需规范? 2016-03-28 |
不妨理性看待“12名学生被劝退” 2016-03-29 |
购房者补差价 2016-04-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