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文玩遇冷只是熟悉的投机故事
刘建国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从身价暴增,到如今的价格下降,文玩市场上的各种货品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刺激。所有文玩价格的集体跳水,其背后明显具有疑点重重的特征。由此,公众也能够感受到,经营文玩商家的“造神”运动,最终将文玩的价格推向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巅峰。文玩货品价值的吹嘘,奢华至极的包装设计,在市场化运作思维的背后,投机心态所衍生的泡沫,显然已经超出了商家的心理预期。

  文玩到底有没有价值,是否应该如此值钱,恐怕并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即便看似“不合理”,但只要能够成为既定事实,其背后的推手必然会想方设法,包装出一个令人艳羡的神话故事。其实,这也正是所有投机故事的相同之处,投机心态下的炒作不断发酵,必然会让人们趋之若鹜,直到疯狂的泡沫破灭的那一天,人们才会恍然大悟。

  假如立足于市场视角,在客观理智的市场规律面前,文玩的价格自然处于一个合理的标准,公众自然也可以承受。不过,面对文玩市场,却存在一种另类的思维逻辑,那就是具有鼓动性和引诱性的说辞。如此之下,明显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包装得价值连城。即便是传闻,明显缺乏任何科学事实和依据,但由于公众普遍缺乏正确的认知免疫力,人们更多地表现出了宁可信其有的心态,从众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我们的思维深处,总是潜藏着一种神秘主义倾向。即便对于文玩并不熟悉,但由于看到他人的经营和购买,自己难免会受到蛊惑。对于文玩所表现出的兴趣盎然,其实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一种天真的想象,莫名其妙地对文玩抱有信赖感,相信其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那么,在这种思维的背后,正是在于投机心态使然,将文玩当成了一种追求利润的工具。

  即便不是文玩,也总会有其他的东西被炒作和投机,进而迎合公众的心理期许。更为重要的是,文玩的价值泡沫越吹越大,正是在于其避免了单纯的广告营销,而是采取了“口碑相传”的方式,从而使人们消除了疑虑和诘问。看似原始却有效的营销策略,却不通过大众传媒的“公开广告”来运作,故而很好地躲避了广告所面临的行政监管,便于投机泡沫的不断变大。

  与之前的价格虚高相比,文玩如今遇冷,其实正是投机故事的又一次破灭。频频出现的投机神话,即便其中主角不同,但却都具有类似的结局,那就是最终的“接盘者”必将付出沉重代价。面对投机之恶,总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之所以如此,其实并不是缺少甄别世相的能力,而只是缺乏远离泡沫的决心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