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7月1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某论坛上作出了这样的表述。盛松成解释说,M1是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目前,M1已超过44万亿,但其中只有6万多亿元为M0.记者据此简单估算,趴在单位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规模约为38万亿元。(7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何谓“流动性陷阱”?简单地讲,就是货币增发,利率不会再降低,货币政策对投资、出口、消费的刺激作用不强,基本失效。产生的条件是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基本前提之一。早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关注宏观经济的学者就开始讨论“流动性陷阱”。原因很简单,经过几轮降息降准,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多,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条件越来越具备。基于政策效果的考虑,“流动性陷阱”必须被关注。
不过,官方却慎言“流动性陷阱”。原因也很简单。央行实施的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非宽松的货币政策。既然货币政策一直稳健,“流动性陷阱”就很难产生。承认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无疑是否定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承认了货币政策事实上的“宽松性”。这难以圆说的自相矛盾的确让人尴尬。因此,央行自然不会轻易承认“流动性陷阱”的存在。
这次央行官员提出“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的确让人感到意外。不过,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总是值得给个大赞的。慎言“流动性陷阱”的央行都承认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起码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降息降准告一段落,货币的大规模投放已不可能。二是央行认为货币政策的效果已经很难显现,财政政策应该挑大梁了。三是未来一年内货币政策可能事实上转向收缩。
按照凯恩斯主义者的思维,“流动性陷阱”出现,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药方就是,加大财政支出,提高赤字率。可是真的可以吗?不再强刺激是本届政府的发展经济的一个大的原则。如果为了经济增长而提高赤字率,那不过为未来的货币超发提供条件。只会把问题推后,而非解决问题。财政政策要搞,但并不是为刺激而搞,而是为补短板而搞,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而搞。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不搞,以免浪费。千万不能为单纯的经济增长率而提高赤字率。
“流动性陷阱”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企业主投资意愿不足。最好的解决手段还是持续推进“去产能”,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新兴产业,开拓新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增强市场内生的投资动力。切不可仅仅因为“流动性陷阱”而实施更为强劲的财政政策。
民生视点:农民工该怎样告别“二等公民”? 2014-08-03 |
农民工该怎样告别“二等公民”? 2014-08-03 |
农民工该怎样告别“二等公民”? 2014-08-03 |
新华每日电讯:降息后应严防资金“流错”地方 2014-11-26 |
毛亦书:精准扶贫需要“三驾马车”拉 2015-08-13 |
平 言:政策引导为发展指路护航 2015-12-17 |
钟经文:迈出创新驱动的坚实步伐 2015-12-18 |
徐立凡:2016年五大经济任务的考量与前景 2015-12-28 |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建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6-03-01 |
穆迪评级左右不了市场自发走势 2016-03-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