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标本兼顾,提振全球经济
黄 薇
//www.workercn.cn2016-08-2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和全球经济治理机构与平台都致力于通过各种各样的经济干预手段和协调措施提振全球经济。然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今年7月,IMF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1%,这也是IMF在15个月内第五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速。同时,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6年的国际贸易增长量仅为2.8%,这是全球贸易增长量连续5年低于3%,处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期。发达经济体的表现较过去几年有所好转,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经济结构的桎梏导致长期增长动力缺失,同时由于缺失国际货币权力以及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遭遇短期金融冲击的风险上升。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仍在发酵。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国际资本流动失序,全球债务规模进一步上升。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歧加大,政策空间逐步缩小,负利率以及负收益率的国债已经出现。随着各国金融风险关联度和传染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进一步被放大。

  更加棘手的问题则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停滞。现实经济增长情况远低于2008年危机发生之前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衰减。劳动力市场也存在弹性不足、老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机器替代人工效应逐步显现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地缘政治风险、难民危机、大国政治周期、恐怖主义等问题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投下阴影。

  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主要经济体国内政治稳定性下降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G20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依然是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从历年G20在经济金融治理的优先议题设置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稳定为核心的短期危机应对式治理,另一类则以增长为核心的相对长期的治理。

  在中国积极倡导下,G20重塑了其短期、长期议题并重,局部应对与系统治理并重的均衡治理新方向。G20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至2012年G20的治理工作以短期的危机应对为主,在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债务治理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2009年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2012年至2015年,G20开始在不同领域开展零星的相对长期的经济治理活动。这些领域包括绿色增长、投资与基础设施等,并于2015年建立了基础设施投资中心;2016年,中国开始引导G20走向标本兼顾、短长期协调式的系统化经济治理,并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经济结构改革以及金融架构改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充分考虑了部分国家对于短期经济风险的治理压力和治理习惯,对于短期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了高效疏导和治理。例如,2016年2月财长会公报中的表态“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我们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对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东方文明强调从整体、长远的角度来理解世间复杂的系统、事务或现象。2016年中国在G20平台上推动的经济结构改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的经济治理方案。推动G20继续有效合作的根本动力在于,G20各成员及各国际机构不仅有着追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共同愿望,而且也都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下国别经济治理存在局限。全球目光将聚焦于G20杭州峰会,中国也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一道共促改革、共谋发展,开创全球经济治理新方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