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政府与企业,虽最终目标走向总不外增进民众福祉,但因各自追求及实现路径毕竟有大的差异,这种存在方式的不同有时不免形成二者间的博弈关系。当然,政府与企业也存在高度和谐共处的时候。
我注意到,有心的媒体日前对深圳华为公司创始人和领导者任正非今年一季度的行踪作的一番梳理:这位73岁的老者74天内北上南下,西行东进,密集造访多个省市,并会见了6位省委书记。报道称,每到一处,任总及其团队均与当地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多集中在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方面。顺便提及,任总所到之处,都获高规格接待,并非一般客套,更显示政府与企业间共同需求,精诚合作的状态。
政府对企业有同样热情的表现。以武汉为例,早前一系列相关具体举措不提,只说招商引资列为全市“一号工程”,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两大工程或应了那句老话,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只是这样的政企互动具有更深远的谋划,铸就更宏大的标的。日前武汉市招才局正式成立,聘请的6位“招才顾问”均为知名企业家,明摆着,这样的新建制绝非“花架子”。
明眼人有所感知,我们正面临一个政企相处空前和谐的时代,也是一个彼此相互需求最迫切的时代,或者换个角度看,政府与企业在当今拥有了更多共振点。
抢抓机遇的紧迫感或是一个共振点。全球背景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产业,都面临升级换代、功能再造、优势(特色)凸显的关键时刻。人才和资本两大资源变得相对稀缺,围绕于此的争夺前所未有地激烈。政府与企业虽各有目标,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才可能建立起共赢的合作基础。
创新或是另一个重要的共振点。企业发展从来离不开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但真正的企业家从来不靠政府赋予的特权;放松银根、降低利率、增加信贷的作用在他们眼里终究有限。说到底还是要靠创新,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业态等等,是企业保持竞争力永恒的法宝。有为政府要吸引一流企业,必先营造创新的大环境,有投资创新项目的大手笔。在“创新”这个点上,政府与企业一拍即合。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改革史其实就是一部政企关系调整史。传统上,政府与企业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伴随着政府的不断放权,其正常功能一步步回归,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服务企业成为政府工作的常识。企业更是体会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创造更多财富,离不开政府有效支持。建立新型、正常的政企关系,则是政府与企业的共同需要。
冯是虎:乳业调整要用市场之力 2014-01-28 |
张 涨:政企良性互动 让企业敢说话说真话 2014-07-16 |
南京日报:拿掉GDP紧箍咒,按下改革快进键 2015-01-29 |
徐洪长:拿掉GDP“紧箍咒”更要按下改革... 2015-01-30 |
叶乐峰:让清明节离“绿色化”更近点 2015-04-03 |
聆听产品的“哭泣声” 2015-05-04 |
徐立凡:美国如何推动再工业化 2015-06-30 |
燕山快笔 2016-06-01 |
树立非公企业党建“事业观” 2016-07-04 |
去产能要革除障碍 2016-08-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