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山西何以破除“资源诅咒”
刘鑫焱
//www.workercn.cn2017-10-3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牵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驱除产能过剩、结构单一的“拦路虎”就不再困难,驶入转型发展开阔水域就有了通畅航道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山西,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出产的煤炭曾“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然而当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之时,患有煤炭“依赖症”的山西经济却失去了光环。

  经济学视野里,有个“资源诅咒”的说法,指的是丰富自然资源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荷兰上世纪50年代发现海岸边蕴藏巨量天然气,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的国家,然而因为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天然气行业,导致国内创新萎缩,在上世纪80年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经济自身素质不好是主因,‘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的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的素质性矛盾,是病根所在。”一位省政府负责人这样“诊脉”山西的经济省情。如果不能探索一条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资源诅咒”在山西重演不是没有可能。

  “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一语道破山西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地区,对煤炭的路径依赖已深深渗透到山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资源型经济转型绝非一时、一域之功,需要系统、全面的转型、改革。开展“煤炭革命”,破解“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改革齿轮转速如何,直接取决于改革者的决心与意志。无论是煤炭去产能的数量,还是煤矿工人的安置,山西的压力之重、困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许多人不解:守着丰富的煤炭,为什么要限采、不采?然而,山西自我加压,义无反顾紧盯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持续推进煤炭产业的减产量、去产能。即便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山西仍顶住转型阵痛、抵制短期利益诱惑,坚持压减产能不动摇,推进改革韧劲十足。2016年山西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煤炭减产量、去产能双双位列全国第一。什么叫“肥肉放到嘴边也不吃”,山西树起了改革的标杆。而去产能换来的,则是难得的发展空间、宝贵的转型机遇。

  改革是化蛹为蝶的契机,改革里有乘势而上的动力。山西彻底改变挖煤、烧煤、卖煤的老路子,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抓手,重点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现代建材等领域培植产业沃土,山西为经济结构由“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凝聚众智、下足功夫。一位领导干部由是感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示出强大牵引力,山西经济将不再为走出困境而迷茫。”

  环视世界,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往往“道阻且长”。然而山西历经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在几年间就把经济增速从2015年的3.1%提升到2017年上半年的6.9%,追平全国经济平均增速。山西经济由“疲”转“兴”的变化表明,牵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驱除产能过剩、结构单一的“拦路虎”就不再困难,驶入转型发展开阔水域就有了通畅航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之路破冰前行,山西定可以打开更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作者为本报山西分社记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