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财经

消费强刺激,经济活起来

姚洋
2020-04-20 10:13:46  来源:环球时报

  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度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之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在抗疫同时迅速提振经济,是当前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各级政府的刺激经济措施已陆续展开。央行出台了定向降准政策,增加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各地“新基建”也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一些城市出台了针对企业的救助措施,如减免租金和税收等;还有一些城市为居民提供消费券。这些措施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快速扭转经济下滑而言,仍然是不够的。

  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复工因此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要实现全面复产仍然任重而道远。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基本完成,但复产率仍然较低,而服务业的复工与复产都不理想,其背后原因是消费没有快速恢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是各项指标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消费大幅度下降对于我国经济的复苏非常不利。短期内,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不可能发生可见的变化,而由于经济下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失业,因而摆脱衰退完全取决于需求的增长。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与以往经济下行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消费一般能够保证增长,经济下行主要表现为企业投资减少,政府的反周期措施因而只需专注于提振企业信心、增加投资。而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则不同,企业只是摁下了暂停键,因而供给端没有问题,但消费大幅度下降导致了企业订单下降,消费成为经济复苏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短期内技术和资本基本上是给定的,经济复苏与就业的关系也就无法割裂:就业增加了,经济就增长;反过来,没有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有就业的上升。

  受消费制约,增加流动性和减税等措施的作用有限,因为企业如果没有订单就不会开工,因而也不需要流动性,同时减税也失去了意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但建设周期长,效果也不容易传导到中小企业那里去,因而在短期内起不到促进就业、增加民众收入的效果。而且,大规模地搞基建后遗症很多,其中债务的再次累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自2017年起,中央政府在“去杠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再次大量上新的基建项目,有可能让这些成果付之东流。

  要提振消费,就需要知道消费下降的原因。笔者认为,首要原因是民众还没有从防疫心态中缓解过来。进入3月份以来,各地陆续降低了防疫等级,然而多数民众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因而不敢出门消费。第二个原因是地方政府对于疫情仍然高度警觉,对消费场所还有较多限制,强化了民众的防范心理。第三个原因是经济停摆之后民众的收入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6%。消费的基础是收入,收入下降会带动消费下降。

  搞清了消费下降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提振民众的消费热情,在防疫和经济复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现有的流行病研究成果,新冠病毒极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因而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全世界都必须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一般而言,疫苗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普遍应用,由此推算,今年内见到疫苗的可能性较小。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七个多月时间,显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一直采取隔离措施,常态化防疫才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社会上有许多人担心疫情会二次暴发。尽管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过去几个月的事实证明,只要保持对疫情的严格监控,一旦发现传播苗头就及时做出反应,我们完全可以把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但各地政府的响应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仍然担心防疫方面出现差池后的一票否决责任。为此,可考虑将防疫工作限定在卫生防疫部门,让其他部门腾出手,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到复工复产上来。

  在防疫转型同时,应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我国各级政府一向以生产为重,表现在经济刺激方面,就是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重点,相对忽视提振民众消费。在过去数次经济下行期内,因为消费并没有出现大的下降,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在消费大幅度下降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复苏首要原因的情况下,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或消费券补贴,可以起到一举多得之效。一方面,这样能立竿见影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实现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经济停顿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低收入人群构成失业者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储蓄也相对较少,难以应付长期无收入的状态。

  一些较富裕的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消费券补贴,但数额还比较小,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在财力上也面临困难。为此,中央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加大今年的财政预算,拨付资金补贴低收入人群的消费。

  目前,世界上一些疫情趋稳的国家已纷纷开始实施经济重启计划。我国是全球上较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更应该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时间段。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摘牌“和谐劳动关系”不达标企业,也是一种积极作为

    今天的《工人日报》二版头条报道,近日,2019年“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名单对外公布,2287家企业上榜。同时,因复审未达标,19家企业被取消了“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的招牌。

  • 中工时评:努力发挥好工会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工会消费券的发放,对于提振消费信心是明显的,工会会员数量庞大,消费的规模效应显著。另外,工会会员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消费券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覆盖到职工群体,其使用的范围也更为广阔。

  • 中工时评:瑞幸造假给资本市场上了一堂警示课

    曝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后的一周时间,瑞幸引发的资本市场“余震”不断。在“全球最快IPO公司”的光环下,这家咖啡公司的造假事件迅速成为广泛关注的公众事件。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做空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一款相对冷门的保险——董责险(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都被迫“出圈”。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