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国际贸易。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值同比下降11.4%。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显然,当前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就是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更需瞄准国内市场,将产业链向国内转移,对冲疫情对其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也要认识到,“转”不仅表现在市场场域的切换,更体现在服务对象的转变,绝非是一转了之,或是为转而转,尤其需要做足前期功课,对市场调查、用户需求、政策要求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认清形势,方可有的放矢。
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当前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被动形势的重要举措。疫情导致很多国家工厂停摆、交通受阻,我国对外产业链也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面临着订单取消或者减少的不利局面,持续维护好外贸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就不得不拓展新的路子,以对冲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当然,不是说全球产业链受阻,就一刀切地转内销,而是应在尽力维护好外贸基本“盘子”的同时,根据企业产品特性、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特点等作出综合判断,分类施策,推动出口有序向内销切换。
出口转内销,还应在市场服务上多提供帮助。就目前市场来看,相比高技术型外贸企业,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面临海外订单减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转内销需求显得更为迫切。但一些外贸企业也有着出于成本、品牌竞争力等方面的担忧,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一定程度存在。这就要求,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市场方面,都应该对转内销持开放态度,以更加优质的政策服务和市场引导,营造出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譬如,在税制衔接方面,就需要财税、海关、商务等部门共同研究破题,可适当作出一定让利,让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轻装上阵,在丰富市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出口转内销,外贸企业同样需要在精细化服务上练强“内功”。外贸企业从国外市场切换到国内市场,最直接的变化,便是客户群体的变化。产品能否很好地与市场对接,能否与国内产业链有机衔接,最根本的还要看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以及对产品的认可度。能够做到以质取胜,消费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不愁缺少市场。这就要求,外贸企业需在产品加工工序、工艺、营销、文化表达等方面作出同步优化,以更加符合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参与市场竞争,谨防出现“水土不服”,造成不必要损失。就以小小的切菜工具来说,国外消费者惯用细长刀片,而国内则是方正的菜刀。这也说明,切换市场频道,就需要从点滴细节做起,唯有此,才有可能转得顺、转得成。
出口转内销,孕育着新的市场潜力,不仅能够引导外贸企业在逆境中寻得“新机”,也有利用国内消费市场优化升级,提升人们多元化消费体验,转变消费观念等,最终导向市场更具活力和动能。对此,各地方各部门都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强市场指导,推出务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携手联动外贸企业,开拓出新的更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