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机,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也是“在线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在疫情中一度面临上游材料供应紧张、线下销售渠道停摆、海外订单急剧萎缩等多重考验。据统计,二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638.4万部,同比暴跌了56%。但是到了三月份,出货量已恢复至2175.6万部,跌幅收窄至23.3%,显示出复工复产的积极成效。市场回暖的背后,是以华为、VIVO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企业在生产端与销售端、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付出的巨大努力。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些探索对其他行业化危为机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从生产端来看,企业能够在疫情冲击下逆势突围,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复工复产。没有生产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没有安全卫生的环境,生产也无从谈起,这就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以OPPO为例,从2月10日开始复工,到2月底时产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目前整体复工率达到95%,且未发生一例因复工感染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产业链各环节的全球分布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在疫情的影响下,人员和商品的跨省、跨国流动被阻隔,使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这就需要各环节协同配合,千方百计稳定住关键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维持产业链基本运转。三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一国产业、一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关键是要苦练内功,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了经贸摩擦和全球疫情的两场冲击,中国企业已越来越能深刻体会到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从销售端来看,企业能够在疫情影响下平稳发展,至少需要两方面的转型升级。一是更好发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渠道优势。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购物习惯,使更多消费向线上转移,也引导许多企业去学习和适应各种日新月异的线上营销模式。同时,疫情也对线下销售提出了更高要求,线下门店更多承载的不是卖货,而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帮助消费者做出购物决定。二是更好打造实物和服务结合的产品优势。在竞争程度激烈的行业中,产品本身的差异性已越来越小。这就要求企业不仅把心思放在卖实物上,更要快速、精准地识别出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个性化服务。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已成长为全球性企业,有些企业海外销量占比甚至超过了国内销量。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企业也承受着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的巨大压力。一方面,这需要企业持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更多产品“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这需要企业与海外合作伙伴、销售渠道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抗疫作出有益贡献,争取海外消费者信任。能否逆境突围,首先取决于各自的承压与适应能力。经过了疫情的考验,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将赢得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邹磊(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