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桑玉成:提高生活预期水平同样重要
//www.workercn.cn2013-10-2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我们对未来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乃至于更长时间的发展境况缺乏必要的预期,那可以设想,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之中

    努力提高人们生活的预期,一是审慎地对待政策的调整;二是在政策调整中充分注意到民意的基础; 三是提高决策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近日以来,由于中秋、国庆假日的调休问题,是否需要保留国庆长假的讨论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还有,以房养老、延迟退休、不同体系并轨等与养老相关的问题、一些省市的高考改革问题,诸如此类关涉到很多社会成员民生大计的问题,不断地被人们提出,不断地有被调整的可能。这使不少人不断地在期待、观望的同时,也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窘境。

    类似情况,在现实社会中并不鲜见。作为社会成员,对于某些政策实施的持续时间、对于新的政策的出台,对于这些政策行为有可能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往往缺乏必要的预期,存在着一个所谓生活预期不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都在致力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努力的目标。但是殊不知,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生活预期的提高也是一个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自己、自己的单位以及整个社会之未来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乃至于更长时间的发展境况缺乏必要的预期,那可以设想,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社会之中。这种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认为,我们很多人所谓的幸福指数不高,社会认同性不好等问题,应该说都与这种缺乏必要的生活预期有着一定的关系。

    从理性法则看问题,任何社会成员一般均会根据社会的走向如政策的调整而作出行为的变动。住房政策如何调整,应该会影响到一些购房者的购房计划; 高中老师及其学生必然会根据高考制度的改革来调整其应教以及应考的策略; 养老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子女的负担,等等。这都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多少年来,作为改革开放一系列举措的组成部分,政策调整的频率和力度均处于较高的状态。正是这样的频率和力度,一方面使社会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确实给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带来了利益受益或受损以及生活前景的某种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利益分化和利益重组,人们的观念、心态、价值和行为取向均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的状况既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也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预期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努力提高人们生活的预期,可以做以下一些方面的努力:一是审慎地对待政策的调整。提高人们的生活预期并不是说不需要进行政策调整,而是说需要审慎地对待政策调整。尤其应注意到,要将政策调整有可能带来的利益受损面压缩到最小的程度。动不动就采取那种颠覆性的政策调整措施,而全然不顾群众的接受程度,这是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二是在政策调整中充分注意到民意的基础。要将社会的利益表达作为利益综合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广泛的利益表达机制,才能奠定广泛群众基础,使政策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支持。

    三是提高政策决策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人们对于生活缺乏必要的预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决策过程的“暗箱化”。当人们能够注意到政策制定主体在思考着什么、在引导着什么并采取什么样的规则改变着什么,那么人们对政策的走向就有可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因而也就可能获得较高的预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