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关乎城市未来。“开源更要节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实能缓解北京的干渴,但受上游水量等自然条件制约,完全依靠调水并不现实。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提醒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节水问题,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源
最近,一条“北京城区日用水量逼近百年极值,呼吁大家节约用水”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持续增加,5月29日北京城区供水量达304万立方米,创供水历史新高。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预测,今夏城区日供水量将达到310万立方米至315万立方米,接近31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极限。
北京“很渴”,一面是北京的供水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面是这个超大型城市的居民节水意识并不强。生活在北京,拧开水龙头,随时就有水,这让市民产生一种错觉:北京并不缺水。其实,北京是个资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85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量的十分之一,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十五分之一,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据统计,每年北京用水存在15亿立方米的缺口。
只有感受过缺水的不便,才知道水的宝贵。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人们对水的珍视让人动容。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地区以干旱贫穷而闻名,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群众饮水十分困难。当地人对水的珍惜,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除了必需的生活用水,如做饭、洗菜、喂牲口,人们不舍得浪费一滴水。
位于中部地区的山西同样很“干渴”。近10年来,山西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3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81立方米,为同期全国人均值的17%.来北京上学前,笔者关于生活用水的记忆是“随时会停水”。不少太原市民家里,都有大小不一的水桶、水盆,用来储存水。否则,一旦停水,吃饭都成问题。
到北京后,笔者发现这个特大城市,人们不必为停水担心,在健身房、体育馆、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长流水”屡见不鲜。近期,北京虽然实行了“阶梯水价”,但价格杠杆在节水上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北京的居民用水价格这些年来一直有调整,而且最初通过价格调整会有一定作用,但最终用水量还是呈上涨趋势。
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关乎城市未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多水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承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提醒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节水问题。
目前,有些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地下输水环路5月份已全线贯通,今年汛期通水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来的长江水将弥补北京供水缺口。另外,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等也能缓解北京的“干渴”,所以,节水并不紧迫。但“开源更要节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实能缓解北京的“干渴”,但受上游水量等自然条件制约,完全依靠调水并不现实。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巨额成本,考虑到库区百姓为南水北调付出的巨大奉献和广大干部的艰苦努力,我们更要有“饮水思源”的感恩意识,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泓碧水!
调水更应节水,节水刻不容缓。在一些大城市,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已成为用水的第一大户。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节水,如果每个孩子从小学会节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手之劳,就能产生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