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曲哲涵:民生改善发展是关键
//www.workercn.cn2014-06-0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发展

    每有大型工程上马,总有一些人对其表示“无感”,认为数亿元的资金不如直接投向民生领域,还有人提出,此类投资除了拉动GDP增长外没有什么意义。

    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民生改善依托于经济发展。这些年,正是因为经济发展了,国家有财力增加民生投入,我们的各项民生事业才得以加速推进:“全民医保”“新农保”“城居保”以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百姓的保障网。单就覆盖人口规模而言,这在世界上都堪称史无前例。与此同时,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新政频出,投入加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面貌,都有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

    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一些矛盾也逐渐凸显:有些地方GDP高了,碧水蓝天没了;居民收入整体提升,可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悬殊差距仍未消弭;人们物质上富足,情绪上却焦虑……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轨道偏离了民生导向所致;这种发展,不论其速度快慢与否、成果丰歉若何,老百姓不叫好,其本身也缺乏可持续性。

    民生改善不仅是发展的目的,在当前,更是让发展提速升级的动力:提高保障水平,可以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改善消费预期,提升内需马力;加快保障房、农村水电、环保治污、城市地下管网、城乡公共文体设施等民生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一大批行业的增长,稳定并扩大就业;为让更多人拥有创业致富机会而加快行政审批、民间投资等改革,可使经济细胞活力充盈,为发展提供源源内生动力;为让农民工早日摆脱尴尬身份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能助推“新型城镇化”战略尽快载负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让中国的发展跃上新台阶……为民生改善而谋求的发展,除了让发展指标飘红,还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发展进一步凝聚共识、优化环境。

    民生改善,发展是关键。这意味着,改善和保障民生既要积极而为,不断顺应老百姓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实事求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多大能力就解决多大问题。如果一味强调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脱离了当前的基本经济状况,积极而为就可能成为“极端而为”,实事求是可能成为“不顾一切”,乍一看或许某些民生领域的状况得到改善,但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后劲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反倒会好心办坏事,也难以长久。

    令人欣慰鼓舞的是,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民生投入增速始终高于财政支出增速。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3%,财政支出则增长了12.6%,并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我们可以体会到,本届政府对于民生改善尽力而为,言之凿凿,行之切切,相信也必将有更多“发展的实惠”来到百姓身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