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深圳中学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听证会,讨论校园里流浪猫的去留问题,这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原来今年4月,该校一名学生被“校猫”抓伤,家长向学校投诉,强烈要求将流浪猫逐出校园。但校方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手段,而是召开了这场听证会。各方在激烈争论之后,最终投票决定将猫留下,同时要求对流浪猫有防疫、绝育等配套措施。
这是一次水平相当高的民主训练,让中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倾听别人的观点,通过民主程序达成合意。相对于目前闹得乌烟瘴气的玉林狗肉节等动物福利议题,深圳中学的学生们这次做得很棒。
不过,还应指出的是,讨论流浪猫议题时,除了“德先生”外,还有“赛先生”不应该被忽略。说来惭愧,笔者也是一年多前接触了一些从事生态研究的朋友,才发现流浪动物的议题很复杂,远超所谓“爱心与否”的层面。
下面笔者引述一些关于流浪猫的科学研究:
猫不仅是宠物,还是捕食者,对生态多样性影响巨大。在主人身边的猫咪非常温顺,但是一旦遇到猎物,猫就会展现出它身为捕食者的凶狠一面。有科学家观察到,当容易获得野生猎物时,宠物家猫更喜欢野生猎物而不喜欢主人的喂食。一旦被猫捉住,极少有动物能幸存。
此外,猫的“饭量”惊人。英国估计有800万只宠物家猫和100万只流浪/野化家猫,每年要捕杀2.75亿只动物(其中约70%是哺乳动物,25%是鸟类)。据估计,野化猫至少对35种鸟类、36种哺乳类、7种爬行类和3种两栖类动物造成直接威胁,其中4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名册列为“极危”物种。
可见,流浪野猫对野生动物及特定区域的生态多样化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些科学研究,即使在动物保护法律发达的西方国家,也不是一些国人臆想的那样政府听任流浪动物无限制繁殖,他们也会对流浪动物进行干预,包括实施捕捉绝育释放技术(TNR),甚至捕杀。
所以,在运用“德先生”表态之前,还得掌握“赛先生”,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更好地运用“德先生”表达自己的诉求,避免“民主的局限”。
由此,笔者还想到另一件事。前阵子,某地发生流浪猫伤人,喂食者被法院判决赔偿的案子,在网上引发较大争议。一位侵权法学专家认为判决有误。他的主要理由是,流浪猫不属于“饲养的动物”,喂养者也不与之构成“饲养关系”;在公共场所喂养流浪猫是一种“公益行为”,所以喂食者责任应被减轻。但如果这位法学家掌握了前述这些关于流浪猫对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的科学知识后,会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呢?这或可算是科学对民主、法治的影响。
所以,即使是流浪猫这种小争议,其背后仍是“德先生”“赛先生”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