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王俊勇:“专车”来了出租车行业怎么办
//www.workercn.cn2015-01-12来源: 杭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专车”一来,更是凸显了出租车运营体制的固有弊端。既有的出租车特许经营制度已经落后于新的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需求,应当积极稳妥加以改革。

  连日来,关于“专车”与出租车的争议,犹如寒冷冬日的一把火,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多个大城市的交通部门将“专车”服务定义为“黑车”。交通运输部近日则明确表示,“专车”服务是创新,应该鼓励,但禁止私家车参与。

  尽管交通运输部有如此表态,但由“专车”引起的这场风波,远未到平息的时候。许多出租车司机认为,“专车”抢走了自己的生意。“专车”果真有这么多“原罪”?

  现在所谓的“专车”,主要有两种,一是挂靠租赁公司的私家车,二是租赁公司的自有车辆。第一种不必多说,私家车非法运营,就是“黑车”,应当坚决打击。对于第二种车辆,则不可轻易归为“黑车”。

  对于汽车租赁,国内一些大城市普遍规定,用于租赁的车辆应当为汽车租赁经营者所有,车辆行驶证件注明的车主名称应当是持证的汽车租赁经营者。也就是说,租赁公司将自有车辆投入“专车”运营,并不违规。同时根据《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司机必须取得从事客运服务的资格证。如果“专车”登记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司机也是持证运营,那么,“专车”并没有突破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

  至于各类约租“专车”的软件,其实起到的是信息整合作用,把有需求的用车者和汽车租赁公司联系起来。只要“专车”软件招来的是符合资质的运营车辆及司机,软件本身亦无错。

  近年来,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蓬勃兴起,深度整合与改变了出租车的市场格局。这是智慧应用之于交通服务领域的一个写照。从目前的情况看,“专车”进入市场顺应了社会需求,出租车司机要及时适应这一市场新格局。出租车服务的是普通乘客,“专车”普遍是中高档商务车,面向的群体也是有较高出行需求的人士,收费也比出租车贵。两者应当采取不同的定位,吸引不同的目标客户,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在各行各业都在细分市场的当下,“专车”和出租车完全能够实现错位竞争,共同发展。

  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进市场变化,顺应市场监管需求,制定出台有效监管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面对“专车”这条“鲶鱼”监管部门要抓紧出台对“专车”的监管细则,对汽车租赁公司的准入门槛、车辆的安全性能、司机的从业资格、“专车”运营价格、保险赔付机制等进行细化完善,确保“专车”合法安全运营,乘客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从长远来看,还有必要对出租车特许经营机制进行改革。目前国内的出租车行业采取特许经营制,出租车公司出资获得运营权,司机再向出租车公司缴纳“份子钱”。当前国内诸多城市都存在“打车难”现象,政府部门往往处于两难境地:不增加出租车数量,民众不满意;多投放出租车,司机的利润少了,但“份子钱”不变,生存压力更大。特别是“专车”一来,更是凸显了出租车运营体制的固有弊端。这表明,既有的出租车特许经营制度已经落后于新的社会变化和市场竞争需求,应当积极稳妥加以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对待“专车”,或许就是交通服务领域检验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