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文波:“禁塑”要落地更要生根
刘文波
//www.workercn.cn2015-01-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吉林“禁塑”让可降解的塑料产品成为降低资源消耗、减轻污染的首选,但真正让它能长久造福子孙后代,还需严格的生产、监督制度和市民良好使用习惯的跟进

  今年1月1日起,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成为全面“禁塑”第一省。应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勇气和担当。

  回望2008年6月1日起实行的“限塑”,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6年来,“白色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却难以根除。能否由“限塑”发展为“禁塑”?可降解的塑料产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专家介绍,与目前大部分不可降解的塑料产品相比,基于生物基的可降解塑料制品随着科技进步已可以替代石油基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具有低碳、绿色、安全等特点。

  此次“禁塑”,严格地说是禁止石油基不可降解塑料,鼓励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吉林省为何能迈出“禁塑”第一步?这里有主客观条件。客观上看,吉林省目前传统塑料工业规模非常小,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多数来自外省,“禁塑”不会对本省原有的产业形成巨大冲击。而主观来看,吉林省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可替代产品,丰富的玉米和秸秆资源,能够为聚乳酸产业提供充足的糖源。专家预测,吉林省此次“禁塑”的实施将创造3万多吨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市场空间,从而实现由下游市场需求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

  “禁塑”涉及面广,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被公众认可的措施。据了解,从颁布禁令到正式实施,吉林省政府为“禁塑”的实施预留了近1年的缓冲时间,充分考虑了替代产品的生产组织、商业用户库存消化、市场消费者接受等因素。而吉林省相关部门和干部也是“蛮拼”的。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环保等各部门各负其责,严格执行生产和销售的台账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禁塑”令落地了,还要下大力气让其生根。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旧有的习惯都亟须改变。消费者把买东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当垃圾袋,以为省钱又省事,但这是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将公共危害均摊给了大家;有些商贩习惯于批发进一大批不可降解塑料袋,便宜也放得住,但是塑料袋毕竟是一种日用快消品,商家要尤其认清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特性,要明确备货数量和保留期限,尽量快进快出,避免损失。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