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纪委透露,近年网络举报数量逐年攀升,如今已占举报总量的近一半。据介绍,随着中央反腐力度加大,群众来访数量明显增多,“被举报人级别高的多了、线索证据质量好的也多了。”同时,因受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及时回复”的鼓舞,署名举报比例大幅提升。(3月24日《人民日报》)
反腐力度有多大?效果有多好?群众来访数量的增多就能说明问题。尤其是,被举报人级别高者猛增,更是明证。不得不说,这和十八大以来 “打虎”的成效有直接关系。“老虎”的纷纷落马,给了贪腐者以震慑,给了举报人以信心,也给了更多还在观望的举报人以希望。
不过,来访和举报的增多,也带来一个问题,即进京人数增多。且不说中纪委能否承受如此之多的来访者,就拿这么多来访者的花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从节约的角度讲,应当能省则省,尽量减少进京的数量。
中纪委来访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人民的信任,也反证了纪委有目共睹的工作成效。我想,虽然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这依然可以给很多政府机关包括行政、司法等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民告官”。其实,所谓“民告官”,是民间简明的说法,法律上叫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此前,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振宇说,“现在中国行政诉讼一大特点就是原告的胜诉率比较低,10年前原告胜诉率占到30%左右,近年来基本是10%以下,6%、7%的样子。有些省份甚至只有2%。现在我们(最高法院)已经感到这是一个问题。”
和不到一成的胜诉率相应的是:行政诉讼案件每年大概是13万件,每年到北京申请再审上访的有13000多人次。王振宇说,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体制问题已经导致行政诉讼的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难正常地发挥出一审、二审的功能。老百姓也很难相信法院会顶住压力来主持公道,这就产生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去年,《行政诉讼法》修订,学界就有人预言,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可能成倍增长。我想,“民告官”案件数量会不会增长,胜诉率能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会不会加强,一方面有赖于王振宇所说的改革司法体制,我们看到,司法体制改革去年已经定下框架,今年将在全国推开,这是制度上的改进,非常值得期待;另一方面,更需要司法机关有力、有效地作为。中纪委来访增多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积极作为,有效作为,才能建立公信力,才能获取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简而言之,成绩是干出来的,信任也是干出来的。仅有法律是不够的,仅有体制改革也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在有了法律基础之后,在扫清了体制障碍之后,应该如何作为,这恐怕是中纪委来访增多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燕赵晚报:执法过程不公有损政府诚信 2009-10-26 |
北京晚报:不是不报 2010-04-30 |
法制日报:举报网站被打爆给政法机关的启示 2009-06-30 |
法制日报:举报网站被打爆给政法机关的启示 2009-06-30 |
郝 洪:反腐要速度更要力度 2012-11-27 |
举报被责 监督无辙 2013-08-05 |
蒋小舟:纪委“厅官”接访群众别“走秀” 2014-05-12 |
王海涛:中纪委网站为何影响力提升这么快 2014-12-26 |
曹 林:中纪委为何能成网上最大正能量 2015-01-12 |
四川在线:网络“扫黄”赏罚分明是顺应民心... 2009-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