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 恒:“跑步热”让城市更有活力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晒跑步的图片被接连刷屏。接着,各种马拉松涌了过来,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甚至流行于小县城。据田径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要举办56个马拉松赛事。但即便这么多,似乎还是不太够。以前马拉松报名,以月计、以周计,现在以天计,甚至几个小时就报满。

  2011年或许是个转折点。此前一年,北京马拉松三万个名额,过了两个月才推销完,但到2011年这届,只用了6天。此后,时间越缩越短,到2014年,10个小时后,再想报名的人们,已经没有机会。当下,喜欢跑步的人越来越多。

  这无疑与经济有关。就是在2011年,中国内地人均GDP首超5000美元。跑步者的分布图或能佐证这点:有数据统计,中国50%的跑步人群集中在长三角,35%在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剩余15%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物质生活富足了,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人们才会注意去提高生活标准。这时候,体育锻炼、健身美体等服务性消费就很容易受到国民的青睐。

  在众多运动项目里,很多人选择了跑步。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选择:正如《天生就会跑》这本书所言,奔跑是人的天性之一,不用学习,迈腿就可以进行;跑步还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运动,只要有一双合脚的鞋子,就可以跑起来;从生理角度而言,跑步分泌的内啡肽和多巴胺,不但能令工作重压之下的人们消除疲劳,同时还能获得愉悦感。从精神层面上,跑步让人们有机会沉思,在繁杂的社会里,重新体会到孤独。一如喜爱跑步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言,跑步中含有令我们非常熟悉的东西,跑起来后,我们会身处宁静之地。

  跑步虽有千般好,但很多人选择这项运动,主要还是因为希望能借此达到健身和减肥的目的。对身体的关切,也是人们走出温饱阶段后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与欧美等国相比,中国的跑步群体还是很少,但人们对健美身材的追求,已然成为社会的普遍心理。

  仅仅因为这些还不够。能够在三四年里忽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得有一个催化剂。这就是社交软件和跑步APP的出现。尽管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应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彼此互动、相互激励。于是,一时间,晒跑步成绩便成了跑步者的普遍做法。最为原始的运动,借着最时兴的技术,横扫中国的大街小巷。

  跑步,终于因此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早到晚,从健身房到公园,人们跑过陌生的街道,接触到不同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发现曾一再被自己忽视的景色。整座城市,也因此变得更有活力起来。有人曾说,跑步是提升一座城市精神状态的最好方式,确实如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