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眼下,找工作成为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头等大事。某网站昨天公布的就业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不低,在全国调查中,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在重庆,这个比例也接近三成。(《重庆晚报》4月1日)
“薪理想”很丰满,“薪现实”很骨感。2014年8月,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相信今年的平均起薪也不太可能有大的突破。
首先要提醒的是,年轻人就业不能“只唯薪”,更不是“向钱冲”。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期待,包括“薪期待”,那么大学生也会失去竞争岗位与选择职业的“薪动力”。薪酬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一面可以释放积极就业或者果断创业的正能量,促进就业创业;另一面也可能潜伏着负能量,让大学生在“唯薪”思想指导下错失就业机会,导致就业路上的畏难情绪与阻力。因此,不要马上给“薪期待”泼冷水,如何兴利除弊才是正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要在抱负与报酬间寻求“最大公约数”。90后渐成就业主力军,或许,理想与现实、抱负与报酬、书本知识与就业技能等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客观存在的。“薪期待”可以高一点,“薪起点”不妨低一些,努力寻找适应自己的就业或创业“风口”,先实现顺利起飞,并且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实现个人价值与薪资的比翼齐飞。
当然,我们要读懂大学生“薪期待”的公平诉求。一个公平的就业市场、创业市场,给年轻人提供“扣好第一颗扣子”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就业季,还是创业潮,都要进一步落实好就业促进法,规范就业秩序,优化就业环境,维护就业公平。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告别“啃老”,才能从源头上“断奶”,也才能让市场产生吸引力与鞭策力,引导大学毕业生及早“入市”,接受市场大潮的洗礼,为实现人生出彩积蓄能量。(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广州日报:“蚁族”是就业“剪刀差”的写照 2009-12-07 |
广州日报:“蚁族”是就业“剪刀差”的写照 2009-12-07 |
年薪十万 淘粪也干 2008-12-15 |
广州日报:拿出“救市”精神救“大学生就业” 2009-01-22 |
广州日报:拿出“救市”精神救“大学生就业” 2009-01-22 |
广州日报:拿出“救市”精神救“大学生就业” 2009-01-22 |
郭立场: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如此钟爱国企? 2010-08-07 |
张西流:别老拿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比较 2010-11-22 |
广州日报:拿出“救市”精神救“大学生就业” 2009-01-22 |
杨朝清:没脸回家其中悲情谁解 201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