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余人月:深山里没那么多的浪漫与闲情
//www.workercn.cn2015-08-07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女子被村民救命后嫁给他,隐居深山18年,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看着眼热。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往北80公里的米仓山南麓,18年前,中专毕业的景祥俊在一个叫泥地坪的林场工作时,一次巡山时被毒蜂所咬,附近一村民背着她找到诊所相救,从此结下姻缘。(8月5日《法制晚报》)

  十八年风霜雨雪,林花谢了春红,习惯了都市的物质繁华,这样的素净相依总是让人心动。近年来,诸如“80后富豪夫妻隐居深山”“百万富豪隐居深山养鸡放羊”“男子隐居终南山弃百万年薪”之类,时常跃入眼帘。与雾霾、有毒食品、喧嚣相对应,山里的简单纯粹成了世外桃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无法说走就走,便在别人的隐居里寻找自己的寄托。

  但深山里并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与闲情,“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同样是在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在网上传播后,被网友称为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在课堂习作《泪》中,木苦依伍木描述了父母双亡的悲伤过往。有人质疑这篇作文是枪手代笔,老实说,孩子的作文没有不被大人加工过的,润色者要么是老师,要么是家长,这样的现实中,《泪》是谁催出来的并不重要,因为木苦依五木的母亲在2013年去世,她从此成为孤儿,稍年长的哥哥与姐姐则在外打工。这个基本事实是存在的,政府对孩子每人每月发放678元救助金,“他们缺乏的是关爱而不是金钱。”

  这篇作文发出的本意是希冀呼唤来自外界的关心,我想,这并没有错,又不是参加作文比赛,与所谓的代笔又有多大关系呢。隐居生活能吸引眼球,这样的艰苦为何就不能去引人关注?也是在前不久,一个被拐女成为最美女教师的旧事引发各方口水,揭出的同样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在深山,还有着令人忧心的贫困与落后。郜艳敏接受采访的好心,不过是希望外界能关心当地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此心此情日月可鉴,却不幸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她成了揭丑的人,被指影响了当地形象,成了村民以后要是娶不上媳妇的怪罪对象,她不得不俯身求饶,希望媒体还她清净。

  山里的世界外人永远不懂,山里有小溪青草的意境,也有它封闭的小社会环境,有它的运行规则。所以,令人悲伤的不仅仅是木苦依五木的身世与《泪》,不仅是郜艳敏的命运与处境,还有造成这种困境的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相对落后的生产条件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便你哀其不幸怨其不争又能怎样,因为你代替不了郜艳敏们的生活与选择,她们有她们的现实逻辑。

  谁写出最悲伤的作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文道出的内容,以及《泪》背后的艰苦生态。木苦依五木是不幸的,她又是幸运的,在父母去世后及时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爱。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在深山里,可以说,还有很多木苦依五木这样的孩子,以及郜艳敏这样负重前行的女子,这就是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现实,这隐居的鸡犬之声所不能掩盖的贫困落后,也是风花雪月所不能涂抹的艰苦奋斗,每一次来自深山里的新闻,哪怕是泥石流山洪这样的灾害,都能无情的露出山里的困顿,每一滴贫困的泪都让人牵挂,都映照着难言的悲伤,每一滴贫困的泪也都饱含着关爱的渴盼。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14个集中连片地区,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山里也应早日摆脱贫穷。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加以改变,改变当地的经济条件,改变当地的人文风貌。《泪》打动我们的,应是思考如何去帮助山里的孩子,而不是去寻找谁是真正的作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