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乘机出行最怕什么?当然是航班延误!从民航数据分析平台CADAS提供数据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连续三年最低准点率都发生在七月份,八月份则紧随其后;从华商报新闻热线近三年的投诉数据来看,天气是航班延误的最大原因;从华商网近五年数万条有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热帖筛选发现,“线路”是网友最关心的话题……(8月4日华商网)
按我国民航的官方报告,连年下降的航空准点率在今年上半年再创新低,晚点几乎已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无论是机场放行准点率,还是航空公司到港准点率,皆为世界倒数。我国民航,不晚点到底有多难?
如此频繁的航班晚点,让航班延误险几乎变成博彩游戏。航班延误让“空怒症”频发,因为无论“延误险”多么有趣,也不过是无奈的“强颜欢笑”,对于急着赶路,耽误不得的人来说,航班延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无疑是无法补偿的。造成延误的“非航空公司自身因素”之一是空域不足,对此民航业和法律界责无旁贷,必须得有所作为了。
航班延误有多种因素,但流量和容量是否适应是关键。尽管多年来,我国航班起降架次年均增长达一成以上,但是现行空域政策和体制环境下,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供给增加的幅度偏低,尽管民航采取了多种内部挖潜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有空域容量,但仍无法满足需要。
尽管航空公司自认为在减少自身原因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而把晚点归罪于“空域供给不足”的问题,却忽视了导致晚点的主因是自身方面的,包括飞机晚到、调配原因、机械故障及空勤人员操作延误等。民航空域不足,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倒逼改革,最有效的手段是用法律维护乘客的利益。退一步讲,即使航空延误的关键因素是空域不足,也与消费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因为民航业迟迟无法解决空域改革的问题,就心安理得地让消费者来承受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更能保护航空消费者的法律,通过“法宝”来捍卫权益。
法律方面的保护主要在于两条,一是应由公平公正的第三机构判定航空公司有无过错,二是即使无过错也不代表一定没有责任。依法维护乘客的利益,一方面能促使航空公司自觉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倒逼其推动空域改革。这应该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国内航班晚点。
近些年来,国内航班在飞行安全领域做得比较出色,非常值得肯定。但假如迟迟不能提高航班的正点率,逼得民众用脚投票去改乘高铁等交通工具,对于民航前景来说形势就极其不容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