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在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在公安分局办公室,3名扶老人的小孩和两名办案民警分别获得了由某网站提供的“好人”奖励现金。颁奖方表示,“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证明他们不‘傻’”。对此,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不少声音质疑颁奖者自我炒作。
乍一听新闻,的确以为是当地政府部门颁发的奖励,但仔细看后发现颁奖者是一家民间机构时,确实有点意外。毕竟政府是公权力部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其职责之一,而与此事没什么直接关系的民间机构似乎有点“多管闲事”了。但这可能只是人们的思维惯性在作怪。
事实上,没有任何规定说不是政府就不能对“好人好事”给予鼓励。虽然权威性与政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企业、非营利部门或者某个体,通过这种“社会点赞”的方式,表达表彰正义力量、激发公众向善的做法,也是一件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好事。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传统权威部门和权威者给予的各种肯定,并将其视为一种荣耀。但在一个越来越发展的社会中,公众评价和群众参与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就像人们在互联网空间里发条微博、发个微信,得到点赞一样。这点赞者可能不是单位的领导、不是家族的长者,甚至有时不是亲朋好友,而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谁又能说,当自己发出的信息、表达的观点得到积极回应时,不会心头一暖呢?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自己的一种社会肯定和精神支持呢?
近些年,社会风气、公共道德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但在呼唤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看到要求他人道德高尚,但自己在关键时刻却退缩不前、冷漠淡然的现象。社会风气的营造,有关政府部门当然是主力军,但每个人也都有维护道德风尚的义务。只有更多人参与其中,才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当然,“扶正”和“祛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自发的对善“点赞”,能够对恶形成更大的压力,但还无法成为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手段。怎样让“讹人”者不敢再为所欲为,仍然需要有关部门从立法、司法、执法各方面积极应对,补上短板。
深圳特区报:不送礼会吃亏吗 2013-09-09 |
快评论 2014-02-12 |
人民日报:荡涤污泥浊水 还网络清朗空间 2014-04-14 |
民声 2014-04-23 |
书法家的“联合国”证书是标签化社会的注脚 2014-07-18 |
人民日报:不是咬住月饼不放 2014-08-12 |
吴兴人:月饼行情走淡的背后 2014-09-05 |
深圳特区报:禁止公款贺卡关乎社会风气和政... 2014-12-18 |
新华网:别让天价粽子坏了端午的节味 2010-06-08 |
许朝军:“人脉关系”买卖必须叫停 2010-02-01 |